(2)选味精时以选晶体味精最好,因为这样不易掺假。
(3)在选购味精时,一定要选晶体洁白、均匀、无杂质、流动性好、无结块,无其他结晶形态颗粒的。
(4)由于味精中含有食盐,易吸湿结块,因此在日常贮存时要密封防潮,最好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
健康小贴士
如果家中有婴儿,为婴儿准备辅食时,注意不要添加味精。这是因为婴儿的各器官发育还不完全,1岁以下的婴儿不要食用味精,如果妈妈采用母乳喂养的方法,妈妈应少吃或不吃味精。儿童不宜食用大量味精。
◎选购酱油、醋的科学方法
酱油、醋是我国传统的调味品,它们不但能提高食物的美味,而且还可补充人体必需的一些氨基酸。那么,怎样选择酱油、醋呢?
首先,看标签。氨基酸态氮含量是酱油的特征性指标,其含量越高、酱油鲜味越浓。一般特一、二、三级酱油的含量分别大于等于0.8、0.7、0.4克/100毫升,不得小于0.4克/100毫升。醋酸含量是食醋的特征性指标,其含量越高,食醋酸味越浓,食醋的含量要大于0.35克/100毫升。
其次,看生产日期。不要买过期产品,看清厂家,不要被类同标签图案误导。
最后,看色泽、形态。鲜艳、红褐色、澄清浓度大的酱油为佳品,具有琥珀或深棕色,有光泽、澄清、无悬浮物、无沉淀的食醋质量好。
闻香味、尝滋味。酱香浓郁者为好酱油,只咸无鲜或有苦涩味的不要买。好食醋有香不涩,无异味。
◎科学使用料酒
料酒是一种专门用于烹饪调味的酒,是我国的传统调味品。作调味品的酒主要是黄酒。黄酒多由糯米或小米酿造而成,其成分主要有酒精、糖分、糊精、有机酸类、氨基酸、酯类、醛类、杂醇油及浸出物等。在烹制菜肴时,黄酒的调味作用主要体现在去腥、增香上。不过,烹制菜肴时料酒不宜放得过多,以免料酒味太重而影响菜肴本身的滋味。
为了家人的健康,在烹制菜肴时,应注意下面这几个问题:
黄酒不宜存放太久。黄酒存放太久后会产生酸味,如果在酒里放几颗黑枣或红枣(500毫升黄酒放5~10颗),就能使黄酒保持较长时间不变酸,而且使酒味更醇;黄酒颜色一般为淡黄,清澈中略有透明感,贮存时间越长,颜色越深,质量就越好,在密封的条件下能长时间保藏,但启用以后易受温度的影响而变质,长时间放在炉灶旁或因气温高又与空气接触,都可使酒浑浊不清,产生酸味,保管时应放在阴凉通风处,并盖好盖,防止受热变质,或因其中挥发油成分挥发而降低质量。
健康小贴士
喝烫热的黄酒有利于健康。因为这样做可使黄酒中极微量的甲醇、醛、醚类等有机化合物挥发掉,同时所含的脂类芳香物蒸腾,使酒更加甘爽醇厚,芬芳浓郁。
科学选择健康食品
以前人们总是将食品的卫生问题挂在嘴边,然而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的安全问题却成为人们最担心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选择健康的食品呢?
◎选择有安全标识的食品
在选择食品时,一定要注意食品包装上是否有“QS”标识。“QS”标识中文意思为“质量安全”,是食品进入市场的准入标识。我们在购买时,一定要注意购买有“QS”标识的。此外,还要购买有食品标签的食物。食品标准标签是食品的“合法出生证”。一般来说,有标准标签的食品都是合格的食品。制定食品标签标准并实施和监督,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的通行惯例,其内容的真实和完整非常重要,它是消费者进行食品鉴别的工具。
食品上的标签可以告诉人们食品的名称、质量、能否安全食用、生产厂家等问题。我国有关标准规定,标签应包括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及重量、厂名、厂址、生产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或保存期、食用方法指导、质量等级、产品标准代号、商标等内容。
◎选择保质期内的食品
人们在选购食品的时候,一般都会注意保质日期,因为食品越新鲜品质越高。然而保质期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正常情况下,保质期内的食品不会发生变质,但如果贮存环境没达到要求,食品的口味、气味和外观会变化得非常快,也可能会造成保质期提前失效。下面以几种大家常见的食品来做说明:
乳品:乳品非常容易腐败变质,如果暴露在常温下,几个小时之内就会变质。对于超市里已经临近保质期的特价酸奶,如果你根本无法在此期限内吃完,那就别买。
食用油:通常食用油的保质期是18个月,但这是以包装未开封为前提的。食用油中的脂肪酸会随着贮存时间延长而发生化学变化,营养价值也随之降低。因此,买油看生产日期非常重要,越新鲜越好。食用油开封后暴露在空气中,保质期会相应缩短,即使没吃完,也应至少三个月一换。
米面:米面的保质期常温下是6~12个月不等。如果在北方,只要不放在高温潮湿的地方,储藏条件也正常,可以延长到24个月。不过,米面一旦发了霉,就绝对不能吃了。
面包糕点:根据季节有不同的保质期,一般冬季7天,春秋季3~5天,夏季1~2天。但是如果面包保存不当,通常隔天就有可能滋生霉菌。这时,即使没到期也得坚决扔掉。
蛋类:没有固定的保质期,一般在购买后的3~5周内食用都是没问题的。通常每过一星期蛋类的质量就会下降一个等级,但是仍然是可以食用的。
◎用感官鉴别法来鉴别食品是否安全
所谓感官鉴别法就是用口、鼻、眼、耳和手等感觉器官,通过对食品外形、色泽、气味、滋味、透明度、外力作用下发出的声音、软硬以及包装的鉴别以判断食品优劣的方法。感观鉴别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视觉鉴别法
这是判断食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感官手段。食品的外观形态和色泽对于评价食品的新鲜程度、食品是否有不良改变以及蔬菜、水果的成熟度等有着重要意义。视觉鉴别应在白昼的散射光线下进行,以免灯光隐色发生错觉。鉴别时应注意整体外观、大小、形态、块形的完整程度、清洁程度,表面有无光泽、颜色的深浅色调等。在鉴别液态食品时,要将它注入无色的玻璃器皿中,透过光线来观察;也可将瓶子颠倒过来,观察其中有无夹杂物下沉或絮状物悬浮。
嗅觉鉴别法
人的嗅觉器官相当敏感,甚至用仪器分析的方法也不一定能检查出来的极轻微的变化,用嗅觉鉴别却能够发现。当食品发生轻的腐败变质时,就会有不同的异味产生。食品的气味是一些具有挥发性的物质形成的,所以在进行嗅觉鉴别时常需稍稍加热,但最好是在15℃~25℃的常温下进行,因为食品中的气味挥发性物质常随温度的高低而增减。在鉴别食品的异味时,液态食品可滴在清洁的手掌上摩擦,以增加气味的挥发;识别畜肉等大块食品时,可将一把尖刀稍微加热刺入深部,拔出后立即嗅闻气味。食品气味鉴别的顺序应当是先识别气味淡的,后鉴别气味浓的,以免影响嗅觉的灵敏度。
味觉鉴别法
味觉鉴别就是用口来品尝食品或是某些药品的滋味、风味等,以判定食品的品质或是药品的真伪。由于凡正常的食品均有特有的滋味和风味,即使是同一种食品由于品种、产地不同,加工调制的方法、用料不一,也使滋味、风味有明显差异。品质发生变化的食品,其滋味也将因之而变劣,如发霉、酸败或腐烂的食品,凭借触觉来鉴别食品的膨、松、软、硬、弹性(稠度),以评价食品品质的优劣,也是常用的感官鉴别方法之一。例如,根据鱼体肌肉的硬度和弹性,常常可以判断鱼是否新鲜或腐败;评价动物油脂的品质时,常须鉴别其稠度等。在感官测定食品的硬度或稠度时,要求温度应在15℃~20℃之间,因为温度的升降会影响到食品状态的改变。
听觉鉴别法
听觉鉴别就是用耳朵听,根据商品在外力触动下发出的声音是否优美正常,来判断商品的品质的优劣或者是否受损。例如挑选鸡蛋时,摇动有水声,说明鸡蛋陈旧或已腐败变质。
健康小贴士
食品除保质期外,还有保存期。保质期指食品的最佳食用期,也就是在食品标签上规定的条件下,保持食品质量(品质)的期限。而保存期一般指食品的有效期,即推荐的最终食用期,是指在标签上规定的条件下,食品可以食用的最终日期,超过这一期限,食品的感官要求、理化指标、卫生指标都可能不再符合产品标准要求,甚至发霉、变质,不能食用,不再适于销售,应销毁或作其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