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高 濂
高濂,明代戏曲作家。字深甫,号瑞南。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活于万历(1573—1620年)年前后。能诗文,兼通医理,擅养生。著有《玉簪记》、《节孝记》及《遵生八笺》等。《八笺茶谱》是从《遵生八笺》中抽出成集的,成书于万历十九年(1591年)。该书分:论茶品、采茶、藏茶、煎茶四要、试茶三要、茶效、茶器、论泉水等内容,还记载了明朝茶品产地。
高濂将茶列为养生佳品,列为服食首选饮品,在《茶效》中云:人饮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痰醒脑,利尿,明目益思,除烦去腻。人不可一日无茶,除非是有所顾忌而不饮。
高濂爱用虎跑泉烹西湖龙井,二美齐备。他认为以虎跑泉烹龙井雨前茶,是“香清味洌,凉沁诗脾”。高濂在《茶泉论》中说龙井茶:“真者天池不能及也。山中仅一二家,炒法甚精。近有山僧焙者,亦妙,但出龙井者,方妙。而龙井之山,不过十数亩。”文中说,由于龙井茶产地,山灵水美,加之炒制“甚精”,又所产不多,终使其地所产的龙井茶,成为妙不可言的“妙品”。高濂能“每春高卧山中,沉酣香茗一月”(《四时幽赏录?虎跑泉试新茶》),也算得上是古今第一茶痴了!他不仅爱茶,还爱屋及乌地爱及满山茶花,其《四时幽赏录?山头玩赏名花》云:
两山种茶颇蕃,仲冬花发,若月笼万树。每每入山,寻茶胜处,对花默其色笑,忽生一种幽香,极可人意。且花白若翦云绡,心黄俨抱檀屑。归折数枝,插觚为供,枝梢苍萼,颗颗俱开,足可一月清玩。更喜香沁枯肠,色怜青眼,素艳寒芳,自与春风姿态迥隔,幽闲佳客,孰过于君。
他对花“默其色笑”,喜其“香沁枯肠,色怜青眼,素艳寒芳”,视之为“幽闲佳客”,这是高濂内心感情的外化为物,是他自己要做一个“幽闲佳客”。
12.李 渔
李渔(1611—1680年),初名仙侣,后改名渔,字谪凡,号笠翁。生于雉皋(今江苏如皋)。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
在李渔的作品中,对茶事有多方面的表现。
《明珠记?煎茶》的剧情中,三十多名宫女去皇陵祭扫,途经长乐驿。这个驿站的驿官叫王仙客,听说他的未婚妻亦在其中,便乔装打扮,化装成煎茶女子,打探消息。王仙客坐拥茶炉煎茶,待机而行,恰逢其未婚妻要吃茶,他便趁机而得到了会面。在其中,煎茶和吃茶成了剧情发展的重要线索,茶,成了促进王仙客和其未婚妻情感的重要媒介。
李渔小说《夺锦楼》第一回“生二女连吃四家茶,娶双妻反合孤鸾命”。说的是渔行老板钱小江与妻子边氏有两个极为标致的女儿,可是夫妻俩却像仇敌一般。钱小江要把女儿许人,专断独行,边氏要招女婿,又不与丈夫通气。两人各自瞒天过海,导致两个女儿吃了四家的“茶”。“吃茶”,就是指女子受了聘礼。明代开始,娶妻多用茶为聘礼,所以,女子吃了“茶”,就算是定了亲。
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记述了不少的品茶经验。其卷四“居室部”中有“茶具”一节,专讲茶具的选择和茶的贮藏。他认为泡茶器具中阳羡砂壶最妙,但对当时人们过于宝爱紫砂壶而使之脱离了茶饮,则大不以为然。他认为:“置物但取其适用,何必幽渺其说。”
他对茶壶的形制与实用的关系,做过仔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