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大夫张口结舌,脸红而退。
道行不够,怏怏而坐。
上大夫不服气,迎头而上:平仲您自以为随机应变之士,然自齐内乱以来,齐臣为君死的不可计数,而您作为齐国的世家大族,既不能讨伐叛贼,又不愿弃官明志,更不为君王而死,您就不觉得羞愧吗?而且,还穿了朝服堂而皇之奔楚国而来?
晏婴正色侃侃:做大事者,不必拘泥于小节。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只知道,君主为国家社稷而死时,做臣子的应该与之同死。而今先君并非为国家社稷而死,那么,我为什么要随随便便从先君而去?愚忠而死,并非忠臣。我虽不才,但又怎能以一死来沽名钓誉?况且,国家有变,我不能离去,为迎立新君,为保存齐的宗祖,我当然要尽使全力。如果每个人都随先君而去,国家大事又怎样维持?而且,国家内乱,哪一国没有发生过呢?你们楚国不是也出现过吗?又何必责怪我们呢?
一番话,堂堂正正,这和晏同志的身材,正好成反比。
有人说,一般情况下,身高与智慧成反比,看来这话还真没有说错。
晏婴同志就是最好的例证。
大道理搞不过人家,那就攻击人身吧。楚国的一些个气歪了嘴巴的领导开始言辞尖锐了:英雄豪杰,必相貌绝伦,雄伟无比。而今齐国相国,手无缚鸡之力,身高不足五尺,单单依靠口舌,而没有实际的本领,欺世盗名,徒逞口舌之利。如此相国,真不感到可耻?
晏婴同志应对自如:我听说称锤虽小,能值千斤,舟桨虽长,不免为水浸没;纣王勇武绝伦,不免身死国亡。这是为什么呢?我承认自己并无出众的本领,愧居相位,却绝不是与您逞口舌之利,只是问有所答罢了。难道我拒不回答吗?那也太无礼也。失礼的事情,我们齐国的同志是不会做的。楚国的同志,是不是正在做呢?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厉害。
宴会后,楚灵王接见了晏婴。一帮大臣败下阵来,老大亲自出面矣。一见面,楚灵王便指着晏婴,迫不及待:齐国是不是特别缺人啊?为什么派这样一个矮子来出使楚国?
晏婴恭恭敬敬行礼:大王有所不知,齐国人多着呢。国都临淄人口百万,每人呼一口气,即呼气为云,每人淌一滴汗,则挥汗如雨也。行人来往川流不息,摩肩接履,又怎么能没有人才?根本就是人才辈出。只是敝国有一个规矩,贤明之人出使贤国,不肖之人出使不肖之国,大人出使大国,小人出使小国,而晏婴我不仅无才无德,而且还最是不肖,仅瞧身高,也只有出使小国的份儿……所以,只好委屈出使楚国,还望大王见谅。
楚灵王哑口无言。
呵呵,小矮人也,巧舌如簧。
正好一对武士押解一名犯人从殿前经过,机会来矣,楚灵王叫住,问:这个人是哪国人?所犯何罪?
武士大声答:齐国人,犯的是盗窃罪。
呵呵,这显然就是设计好的嘛,天下哪有这样巧的事?而且,押解犯人一定要从殿前经过?
楚灵王可抓住报复的机会了:晏相国,齐国人有偷东西的毛病吗?
晏婴眼睛都不眨一下,从容不迫:小臣我听说,橘子种在淮水以南称为橘子,甜美无比,而将其移至淮水以北,则变成了枳树,枳树之果,小而酸涩,苦不可食。之所以会有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情况,实在是水土不同的缘故。现在,这个人在齐国时不偷盗,到了楚国反而学会了偷盗,是不是楚国的水土会使人变得善于偷盗啊?
晕哟,楚灵王苦笑: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寡人自讨没趣。
于是,楚灵王善待晏婴,晏婴圆满完成了使命,顺利回返齐国。晏婴面对民富国强而盛气凌人的楚王,毅然予以反击,除了维护个人名声之外,最终目标还是在维护齐国声威。
于是,我们伟大的孔圣人表扬他:“不以己之是,驳人之非,逊辞以避咎,义也夫!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
这世界,除了“先王有圣德之美”外,要得到孔先生的表扬,还真没几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