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的观念最初是在试图与另一观念联合的背景下出现的,这个观念就是尽可能地使个人的职业生涯充满对宗教思想的热爱。在17世纪早期,英国已有一些书籍提出建议: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能力,如何在服从上帝和在团体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同时获得财富和成功。亨利·克莱(Henry Clay)倡导“自力更生”的理念,他本人就是一个自力更生的人,是美国早期工业的代表人物之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克莱也是所谓的“美国制度”的支持者,而批评家认为,这种指令性的经济计划会使个体劳动者退化到与经过专门训练的猿猴一样的水平)。本杰明·富兰克林也推崇自力更生的观念,他强调历史上大部分获得成功的人都具有谦逊的本质和自学的精神,这些人的特征就是能够战胜生活中的困难,在追求正直、富有意义的目标的过程中能够抓住每一个机会。自力更生理念更深层的含义就是,坚信一个人如果能够清楚地认识自己特殊的才干,那么他变得富有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正如爱默生所说:“如果一个人只是过着苍白无味的生活,他就无法正确判断自己的天赋,除非他对这个世界有更多的要求。”
18世纪自力更生的美国梦为19世纪后半期美国作家霍雷肖·阿尔杰(Horatio Alger)创作白手起家的故事打下了基础。在这些故事中,擦鞋童、小商贩、街头艺人以及其他贫困阶层的人通过自力更生成为有社会地位的中产阶级。这里的“自力更生”是指爬上通往成功的阶梯。最重要的是,自力更生的人是独立自主、不受社会束缚的,坚决、果断和艰苦奋斗使他们逃离出身的困境,改善了自身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他们带着征服一切的决心面对这个世界,通往成功的路上的障碍使他们更好地塑造和完善自我。在崇尚英雄主义的时代,面对并设法摆脱困境的人成为真正意义上征服自己、征服世界的胜利者。
一场持续很长时间、至今没有结论的争论是关于政府亏欠公民什么以及公民之间互相亏欠什么的问题,这场争论在19世纪达到顶峰。这场争论的关键问题是:个人是否必须考虑整个社会的福利,或者个人是否应该无拘无束地放纵自己的欲望。反对“自由放任主义”的批评家们坚决要求建立健全、有约束力的法律,并要求政府介入经济事务进行干预。自由贸易的拥护者却坚持认为,对良好意图、正义感和因果报应普遍规律的信奉已经为我们提供了足够的保护。19世纪末期一些关于自力更生的书仍然充满了浓郁的宗教色彩,这些书指出,自力更生的人需要提升道德水平,最终获得成功就是其认识并使用道德力量的有力证明。这些书强调商人对其员工的福利负有责任,并反驳那些认为一个人的非凡成功意味着其他人失败的观点。乐观主义者认为,只要诚信正直,每一次成功都可以看做是为获得更多成功拓宽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