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充满危机和不确定的时期,积极的思维方式在掩饰重新思考社会不公平本质的必要性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在寻找资本主义发展替代模式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当人们感觉自己是命运的主人,当人们把积极思维方式当成是减轻社会不公之痛的万能药,自我批评便日益取代了对社会的批判。
很显然,自助产业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虽然自助类书籍的读者数量多、忠实度高,但这并没有构建起一个更加幸福、精神层面更加健康的社会。真正的现实是,这些自助类书籍不但没有减轻人们的痛苦,反而使人们更加强烈地意识到痛苦无处不在。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一般人的缺点和不足方面,他们不得不忙于弥补自己的过失。于是,他们便追寻更多自助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这形成了一种流派——不计其数的潜意识机制在起作用,刺激着集体和个人的心理痛点。那些提醒我们发现不足、克服不满情绪的方法,促使我们更加完善自我、更加努力地工作。“自助”以人们无法达到自己的期望值为前提和基础,因为没有达到期望值,所以需要更多的帮助、更多的书籍、更多的指导。
换句话说,“自助”助长了不满足的情绪,还使人们偏执地认为可以通过“自助”缓解这种情绪。“自助”市场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市场,直至更广泛的社会目标被提及。“自助”更多的是在创造,而不是毁灭、内疚和焦虑,就像珍尼弗·尼瑟琳所提及的:如果人生是战场,那么人们就必须永不停止地战斗;如果积极的思维方式能够把生活变得更美好,那么人们就必须时刻警惕负面思维;如果所有的事情都取决于自己,那么失败时我们就不能埋怨任何人。
谁在为你的人生做主?
宣扬选择是后工业资本主义根本观念的悖论以如下事实为基础:它为我们应对势不可当的选择和遏制不断膨胀的欲望铺平了道路,选择包括个人拥有决定生活方向的自由,但与之相矛盾的是,人们往往会放弃这种自由,只要有机会请教某个权威,他们就会寻求权威帮助他们作出所有的选择。各种可以暂时为我们提供指导的教练的数量呈几何式增长,就是对人们这种需求的一种反映。但是,虽然教练是我们可以寻求帮助、指导我们生活方向的人,有一点却很重要,那就是他或她的表现和行为不能像一个要求别人顺从的权威,而更应该像一个人们选择听从其指导的善意的助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