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同样处于这种无法解释的谨慎和冒险的波动中。一次,我被邀请给一家大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会议作演讲。会议组织者提醒我演讲的内容要乐观,因为与会者不想听到任何负面的事情。当我在会上听其他人的发言时,我觉得自己是在参加一场宗教仪式。首席执行官们看到关于他们未来收入的图表,图表中所有的指标都是向上的,前景是美好的。心理学家的演讲是关于领导者的个性特点以及这些特点是如何转变为通往利润增长的道路的。听众坐在下边听得很着迷,每个讲演结束他们都会像运动场上的球迷一样鼓掌喝彩。负面信息是无所不在的,但公司的领导层却竭力避免破坏四处弥漫的乐观氛围。与会者沉浸在成功的自我满足中,对利润增长和战胜竞争对手的前景深信不疑。
很明显,想象中的发展更能激发我们这一代人,认为一切皆有可能的观点只会使我们更加焦虑。事实上,我们越是尽力地说服自己选择可以带来更多的满足感,我们从这种选择中得到的快乐可能就越少。
多样化选择带来的焦虑感
很久以前,哲学家们就已经开始研究焦虑和选择之间的关系。克尔凯郭尔认为,焦虑直接来自于自由,来自于面对的可能的选择。萨特对此解释道:站在悬崖边的焦虑,不是怕自己不小心会掉下去,而是怕自己会毫无理由地主动选择往下跳。
虽然,消费选择、把生活变成精心设计的艺术品或打拼事业的压力使我们无法抗拒,但是我们应该记住:今天我们所面临的,不是我们可以进行选择的问题,而是合理选择的观念问题。合理选择的观念源自经济领域,被誉为独一无二的选择类型。
许多洞察当今消费社会的批评家对消费观念进行了批判。例如,巴里·施瓦茨(Barry Schwartz)在《选择的悖论:为何更多即更少》(The Paradox of Choice:Why More is Less)一书中列举了许多心理学研究的例子,这些例子表明选择余地越小的人获得的满足感越多。为了限制无法抗拒的消费欲望所带来的不满足感,施瓦茨给出了各种控制自我的方法。他指出:我们应该“在有选择的时候进行选择”,做一个选择者而不是斤斤计较者,对“足够好”感到满足,选择后坚持到底,培养感恩的态度,少留遗憾,未雨绸缪,不要有过高期望,不互相攀比,尤其要“学会积极地控制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