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向消费主义转型(3)

中国消费的崛起 作者:(英)葛凯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政策实际上反映了由早期政策制定者提出的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向新的增长模式的转变。人们常说“释放中国消费者的潜能”,错误地认为他们的消费欲望是与生俱来的,却忽略了中国政府在这个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事实上真正推动中国人养成消费习惯的正是中国政府。为了让“发展”这个命题不再单纯地依靠外国消费者的购买习惯,中国摒弃了依靠外国消费习惯规律那一套,决定让中国人成为自己的最好的消费者,引导公民繁荣消费。这样的努力即使在全球经济条件严峻、国内调整政策的情况下也没有减少,比如将资源导入国有企业以及基础设施项目如公路、机场的建设,通过扩大政府需求来重振经济。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将占国内生产总值33%的全国年均消费水平(在所有经济大国里,这个比例是最低的)提高到与美国以及70%~80%的世界平均水平相当的努力会有所减少——这就意味着无穷的消费欲望将转化成更多的空调、汽车、瓶装水和休假。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让全世界政治和商业领袖的目光全都聚焦在中国消费者身上,希望他们能够通过减少存款、增加消费来拯救全球经济。2008年10月底,危机可以说达到了顶峰,《纽约时报》在社论专栏刊登文章,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中国”为题,呼吁中国政府“放弃传统的出口策略”,鼓励本国人民积极消费。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也督促中国政府进一步刺激国内消费,大声呼吁“中国从一个储蓄型社会转向消费型社会”。之后的奥巴马政府基本上也在遵循同样的政策。中国政府也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实现离不开一系列重大的转型,即外需转内需、投资和出口推动型发展转向消费推动型发展”,对此美国财政部长蒂姆·盖特纳2009年在北京大学演讲时表示高度赞赏。

上述呼吁以及来自欧盟和日本的类似诉求无一不寄希望于中国消费者,希望他们能够成为增加和推动全球经济需求与发展的全新动力,从而提高中国的进口额和消费水平,减少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巨大的贸易不均衡。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