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从饥荒到飨宴(2)

中国消费的崛起 作者:(英)葛凯


过度消费同时也体现在其他方面。在艰苦年代,奢侈的宴会和大吃特吃的机会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基本不存在,即使是那些条件较好的人也只有在过年或是结婚等特殊场合才能奢侈一下,“剩菜”的概念还未出现,更别说“打包”了。如今虽然打包已经成为常态,但浪费更是常见。仅上海一地,每天就要扔掉2 000吨食物,北京每天也要处理掉1 600吨剩菜剩饭。虽然从全国来看水资源的缺乏十分严重,但各种浪费水的行为也是层出不穷。一个令人震惊、被多次曝光的例子就是哈尔滨一家啤酒厂为了推广自己的产品,用90吨啤酒在一个闹市广场上建起了一个啤酒喷泉,这一欠考虑的广告方式不仅需要18吨的大麦和大米,还需要1 800吨的洁净水。

浪费粮食也成为很普遍的现象,唯一的区别就是从原来少部分权贵和富人的矫情之举变成了越来越多积极上进的中产阶层获取地位和财富的手段。吴明正(音译)是一家杭州出口企业的经理,他为了招待几位商业伙伴特意在四星级酒店点了多达16道菜,其中有很多道菜客人从头到尾都没碰过,对此他解释说:“如果菜没点够,酒没喝尽兴,他们就会认为我们公司很穷,这会影响我们的生意。”类似的场景每天都会在全国各地上演,根据一项针对浙江省内的调查,70%的人在请客结束之后拒绝打包剩菜。

政府官员也经常站出来反对过度消费。2008年,一位官员在他的博客中指出“中国是最浪费的餐饮消费者”,并建议中国的餐馆应该像其他国家那样把菜做得少而精。在哈尔滨,一位记者报道说经过调查和计算,哈尔滨两万家餐馆每天至少要扔掉400吨食物,基本上所有餐馆都存在浪费现象,而且餐馆档次越高,浪费越严重。许多时候有超过一半的食物都扔进垃圾桶,尤其是那些公款吃喝的客人,其他时候也有至少1/5的食物留在了餐桌上。为了遏制这类行为,浙江省政府相关部门发起了一项倡议,督促消费者避免“不科学、不文明”的消费行为,如故意浪费粮食、举办奢侈婚礼等。

对于约束越来越少、刺激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来说,肥胖和浪费仅仅是两个未曾意料到的不速之客。而且正如世界上其他国家所显示的,相比起改革,新消费文化更有可能走“市场”这条路——销量不断增加的减肥药物和快餐外卖服务的普及都说明了这一点。但是由于现代零售业的引进,我们能够确信的是,无论后果如何,消费者将不再缺少频繁和奢侈消费的机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