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为人处世懂取舍才能双赢(8)

年轻人一定要懂得的取舍智慧 作者:冠诚


 

一次,这个无赖又来到市场上。他走到一个牛肉摊前,指着一块肉要摊主割下来给他。那位摊主也是位青年,听他一说,二话不讲,操起刀就在案子边的条石上霍霍地磨了起来。这个无赖见此,只好站在那等着。岂知,这位摊主磨了好几分钟还没有罢手。此时,无赖急了,张口就骂,要摊主快点儿。只见这位摊主把磨得雪亮的刀往阳光下一摆,一道寒光直射到无赖的眼睛。无赖心中一惊,不由打了一个冷战。他又催摊主快割肉,但语气明显缓和了一些。摊主操着刀,对着他想要的那块肉就砍了下去,只听“刷”的一声,一大块肉齐整整地就被砍了下来。见此情形,这个无赖一下子愣在那儿了。摊主把肉砍好之后,出乎意料地朝身边几尺远的一块木板上扔去。随着一声响,那把剁肉刀便插在木板上,与其他几把并排。哦,原来这是他的刀板。这个无赖没有了往常的气焰,乖乖地把钱交了。

究竟是什么力量使摊主征服了无赖呢?是摊主那威武不屈的神态和玩刀的技艺。虽然摊主并没有说一句话,但这种无声的语言明确无误地告诉对方:我不是好欺负的。

很多实例证明,说话办事时,过于老实者未必就能取得好的效果。反之,面对对方的野蛮粗俗和无理冲撞,如果能装一回“恶”,有时候还会逢凶化吉。

由此可见,做事要立于不败之地,即便本来并不恶的人有时也得故意装出恶人的形象来保护自己。尤其是出门在外,人生地不熟,如果一脸老实相,看上去毫无保护自己的力量,恐怕就会惹人欺负。但是,你一装“恶”,效果也许就完全不一样了。

清高不可率性而为

在这个社会里,有些人的清高也许是难以改变的。但我们没有必要也没有理由来污辱别人,以表现自己的“高尚品质”。

李白是唐代著名大诗人,他才高八斗,文采斐然,但又孤傲清高、放荡不羁。诗句“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可看出他恃才傲物、目空一切的性格,而这正导致了他的悲剧。

杨贵妃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深得皇帝的宠爱。在一次宫廷酒宴中,李白曾于酒酣耳热之际,作《清平调》三首,歌颂杨玉环的美貌。李白在作这三首诗时,要杨国忠亲自为他磨墨,还命皇帝宠信的太监高力士为他脱靴。高力士深以为耻,对李白怀恨在心。

李白的三首《清平调》把杨玉环描写得花容月貌,像仙女一样。杨玉环十分喜欢,常常独自吟诵。一天,高力士又听到杨玉环在吟诵《清平调》,便以开玩笑的口吻问道:“我本来以为您会因为这几首诗把李白恨入骨髓,没想到您竟喜欢到如此地步。”杨贵妃不解其意。高力士说:“难道你没注意?他把您比做赵飞燕。赵飞燕是什么样的女人,怎么能同娘娘您相提并论?他这是把您看得同赵飞燕一样淫贱啊!”

在当时,杨玉环已是“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她绝不希望被人看做像赵飞燕那样淫贱,更害怕落到她那样的下场。高力士摸透了杨玉环的心思,轻而易举地便把李白的诗同赵飞燕的下场相提并论,一下子使赞美的诗篇成了讥嘲的证据,激起了杨玉环的反感与憎恨。后来,唐玄宗曾三次想提拔李白,都被杨玉环阻止了。高力士靠此手段,达到了报复脱靴之辱的目的,葬送了诗人的前程。

李白后来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全身而退,但毕竟被彻底赶出了他梦想施展抱负的政治舞台。从此,他借酒浇愁,赋诗抒怀,落魄于江湖。因一时气傲而耽误自己的大好前程,无论如何是不值得的。李白留给我们的这一教训是深刻的。

诚然,他这种清高值得我们去钦佩景仰,但若在处世上也这样率性而为,不讲一点策略,其后果轻则前途遇阻,重则惹祸上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