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我是上班一族:让朝九晚五的工作和生活不再混乱(2)

Google时代的工作方法 作者:(美)道格拉斯·梅里尔


朝九晚五工作日的陷阱

我们是怎样坠入这般田地的呢?开始先看看朝九晚五的工作日、星期一到星期五的工作周是如何演化而来的:源于工业革命。

这场革命始自18世纪的英国。19世纪,工业革命传播到比利时、法国(对革命熟门熟路)、德国、美国及其他富裕国家。工业革命的影响无比巨大,创造出了新兴产业,生产出了新型商品,催生了新的社会阶层,造就了新城市、新村镇,新的交通运输方式也应运而生。

在工业革命的前几十年,人们通常一天工作10~16小时,上夜班的情况司空见惯。在那个时候,这被看做聪明的企业经营安排—在一天24小时内,使用最多的劳工,获得最大的产出。后来在1881年,出了一位时年25岁的名叫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的人物,他是米德维尔钢铁厂(Midvale Steel Works)的员工,最早开展了科学管理研究。利用一块手表和一个笔记本,泰勒对工人为完成任务所花的时间和体力加以分析。在对每项任务计时和记录之后,他把这些任务分解成最细小的活动。泰勒相信,采用这种办法,工厂可以用最少的活动和精力来创造出效率更高的劳力分配,进而提高规模效益。泰勒得出结论,尽可能压缩在工厂工作的时间,也可以提高生产率。

泰勒的理论具有革命性。效率变成了产业界的新教义,泰勒就是主教。在各种各样的公司企业里,都有一种追求一致性的驱动力,因为变动性被看做效率的大敌。科学管理因其创立者之名被称为“泰勒主义”,后来传遍整个工业世界。

在泰勒主义的影响下,制造商最终建立了第一条流水生产线。生产过程现在就呈现在工人面前,而不是相反。工厂开始实现巨大的生产收益。到1914年,福特汽车公司开发的生产线就已经可以在93分钟内造出一辆汽车,而之前需要的时间是728分钟。

为了让一条生产线正常运转,所有工人必须同时在岗。假如负责为发动机安装火花塞的工人中午上班,上午生产的汽车一辆也没法发动。因而,企业会让全体工人在某时某地集体上班,而不能有什么变动。经过一系列的劳工运动,在他们8小时工作日的要求下,人们确立了每周工作40小时的制度。

原来如此!朝九晚五的工作日就这样诞生了。在那个时代,这种安排堪称完美。产出增加,效率提高,企业赢利,一如泰勒预想的

那样。

随着时间的推移,朝九晚五(或者加一小时午餐时间的朝八晚五)制度也被很多非工业企业采用。泰勒主义甚至还影响了教育部门。既然大部分学生最终都要到生产线上工作,学校就应该训练他们为此作好准备,这种思维大行其道。这种思想让学生有了标准化的作息时间安排,有了可以上交的清晰明确的家庭作业,学生使用同样的教材,接受同样的任务。这是教育领域的生产线模式,由此带来不幸的结果,把富有创造力的孩子变成了千篇一律的应声虫。

好了,概而言之:工业革命带来了泰勒主义,泰勒主义带来了生产线,生产线带来了朝九晚五的工作日和40小时的工作周。即使我们大部分人不再在工厂上班,即使新技术让我们在任何想要工作的时间和地点都可以工作,每周40小时的工作制度依然还是我们上班工作的首要组织安排。每周40小时的标准化安排,已经导致了无穷无尽的交通堵塞,造成了孩子照料的左支右绌,带来了日常生活中的压力负担,尽管如此,实际情形还是这样。那么,为什么即使我们的脚就要把自己踩死了,还要继续和着同一支朝九晚五的旧曲子起舞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