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地,每个人的组织方法不是(也不应该是)一模一样的。当然,肯定会有一些实现有序组织的基本指导方针,可以在很多情况下适用于很多人,诸如开列待办事项清单、随身携带笔记本、某物固定放置在某处。但是,单靠这些方法并不能建立一套组织方法。
按照我的浅见,那种认为“组织方法可以千篇一律”的观点是有点过于泰勒主义了。假如你是一台机器,或者说你渴望成为一台机器,那么千篇一律的组织方法是很好的。可是,有生命、会呼吸的人需要的是能够兼顾我们的人性和差异的组织方法。譬如,由于我患有诵读困难症,上学时在组织安排作业本、铅笔、笔记本及其他需要随身携带的东西时会感到很吃力,而这些事情对别的孩子来说则要轻松容易得多。比起班上的同学,井然有序对我而言更加重要,因为我能调动的每一分脑力都得全力以赴,才能完成学业。不幸的是,传统的组织规则并没有考虑我患有诵读困难症,因而我不得不依靠自己来想办法解决。
我上中学时开始使用文具夹,那是一种带有三个环形夹扣和分类标签的夹子,外面有一个包起来的塑料封套。我总是把自己的铅笔和钢笔装进带拉链的塑料文具袋,文具袋就挂在文具夹里面的环形夹
扣上。
这个文具夹很好用。正如普遍流行的组织规则所要求的那样,我把学习用品集中放在一个地方,从而让我得以集中精力做好家庭作业。我对自己的文具夹心爱不已,直到有一天,这种情形戛然而止。从此以后,我改变了自己的观点,彻底反对那种不加区别的千篇一律的组织方法。
我上中学时其貌不扬,形象滑稽。生物课上坐我旁边的是位漂亮的女同学,她是我少年时喜欢的对象。有一天,我正往文具袋里装铅笔,她看到了,然后开始偷笑起来。后来发生的事情简直让我感到恐怖,她转头对自己的好朋友大声说道:“他有个傻里傻气的铅笔袋呀!”
我感到无地自容,马上就扔掉了那个“傻里傻气的铅笔袋”。我过去一直向着更加井然有序的目标努力着,这个进程就此暂时偏离了轨道。此时此地,我知道传统的组织规则将无法为我服务了。不过,我没有轻易放弃,而是随着自己的不断成长,开始设计适合自己且行之有效的组织方法,这套方法用来组织信息尤其合适。(在第七章中,我将会解释如何通过过滤信息来实现上述目标。)
信息搜索的必要性
传统的组织方法没有考虑我们的个体差异,也没有考虑我们大脑的种种局限。
先来看看文件柜的组织模式吧。我多年前读过的有关有序组织的所有著作都提到学会给文件正确归档的重要性。因此,我学会了资料归档。毫无疑问,这样做是有意义的。如果不能按照某种符合逻辑的方式分类存放自己收到的函件,那么当你查找需要用到的东西时,就得到处翻检。事实上,在第八章中你会看到,时至今日,我在有些时候还是会使用文件柜。
但是,使用文件柜这种组织模式没有考虑我们大脑的诸多局限,也没有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也就是说,把信息资料分门别类地存放在文件柜里,以后需要时再从文件柜里取出,这种方法要求你得确切地知道未来会怎样使用相关资料,这样你才可以进行恰当的归类。如果做不到这一点,等到用的时候,你就没有办法找到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