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自我投资的重要途径,无法直接获取的知识可以通过读书间接获得,读书是提高自身价值的重要手段。
而且,读书与参加研讨会之类的活动相比,成本低廉,是性价比极高的自我投资方式。最近,越来越多的人把读书作为自我投资的主要手段,不只是漫不经心地翻阅,而是把它看成一种吸收知识的手段,研究其中的阅读技巧。
要想把读过的内容牢牢记住,还是要使用笔记本,将内容记录下来。
我的读书笔记法秉承的就是“活用”二字。
对于职场人士而言,读书不是为了记住书上的内容,而是要活用在自己的工作中。读完一本书以后,再也没有必要像学生时代那样写读后感,或者对内容进行整理概括。
如果只是对要点进行概括,只要看看好的评论博客或者订阅电子版的书评杂志就可以了。哪怕你只记得书名,上网去搜也可以找到关于这本书的各种信息。至于内容,就更没有必要劳心劳力去整理了,相关网站上你想知道的信息应有尽有。
如果你希望把书本信息活用到工作中,就应该把重点放在如何活用上。这里所说的活用是指“将书本内容应用到工作中”。我的方法是,在书读完以后,马上从书本内容中筛选出“要做的事情”记在笔记本上。读书笔记等同于“行动计划”。
因此,我自己把这种读书笔记法称为“A书评”(Action书评,即应用书评),也就是从读过的内容当中节选出可以活用在自己生活或工作中的内容作为行动计划。说是书评,但并没有“评”的内容在里面。
书,是作者经验的浓缩,对我们来说,是他人的经验。如果能借鉴他人的经验应用到自己的工作中,不失为一种积累自我经验的高效手段。
但是,只学理论,不付诸行动,等于纸上谈兵。因此,必须将学到的理论概括成关键词,拟定行动计划。
如果作者所说的话字字珠玑,可以直接应用,就写出其关键词。如果觉得那些话需要整理之后才能用,就写出其应用实例。
至于笔记的记录方法,怎么都行。逐条罗列也好,插图也好,思维导图也没关系,重要的是运用。读完这本书以后,我该如何运用,写出这个答案,就是简易书评。
比如,以我读的《请将读后感整理在一个笔记本上》这本书为例,我读这本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习高效的读书技巧。
读完以后,我写在笔记本上的A书评主要有两点:
封面建档(为读书会准备)
学与用笔记法(从现在开始)
这两点仅仅是记录下了几个关键词,也可以被看成是行动计划,意味着我后面要开始尝试着实践一下。
奥野宣之为了方便管理书籍而将书的封面取下放进透明的档案夹里建档,这就是封面建档。奥野介绍,自己会采用将未阅读的书的封面取下,只将已读过的书保留封面的做法来区分已读的和未读的书。
不过,了解了这个方法以后,我在参加鹿田尚树策划的读书会(书籍的作者和读者欢聚一堂的活动)时,想到了一个点子,把参加活动的书的封面全都放进透明档案夹里,做成签名簿。
这就是行动计划。而我仅在读书笔记里写了“封面建档为读书会准备”而已。
其次就是奥野提倡的写下书的内容简介和自己的感想。我的笔记本上仅写下了“交替式笔记法”这个关键词。我觉得这样做很有趣,目前的行动计划就是尝试将这种方法运用到正在阅读的书籍上。
顺便提一下,那次的读书会约有30名商业书籍的作者到场,我当然不可能带着30本书去参加,所以多亏了这本用封面建档的签名簿,居然有作者主动跟我说:“你好像还没有横田先生的签名吧?他在那边,我给你介绍。”这实在是意想不到的收获。
如果你从书本内容当中得到提示,决定做某件事,就可以采用第二章介绍的使用日期便利贴的方法。也就是在航母笔记本上写下行动计划,然后在便利贴的一端写上日期,用稍微露出页面一点的形式贴在笔记本右侧即可。
如此一来,即使合上笔记本,也能看到自己设定的任务,更容易督促自己付诸行动。
我每读完一本书,都会从书本中受到启发,决定做一件事,因为这样可以把浓缩他人经验的书本内容转变成自己的经验。
平常读小说之类的书当消遣就另当别论了。如果是为了自我投资而阅读书籍,一定要选那些能够让你积累经验的书,这样的书对你的自我投资才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