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参加研讨会的人都对以下两个方面抱有期待:
可化为行动计划的“体会”
人脉
参加研讨会或者培训时,也要像做读书笔记一样,跟行动计划结合起来。很多人还像在学校上课一样,喜欢将内容一字不漏地记录下来,这是毫无意义的。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对职场人士而言,不能带来回报的学习就没有意义。我们参加会议的目的不是记录或整理要点,而是要从中领悟到可以为自己所用的东西。
学生时代,大部分的学费是父母交的,而踏入社会以后,大部分都要靠自己。如果没有回报那就是亏损,更浪费了自己宝贵的时间。
参加研讨会或培训时,首先要想好自己打算从中“带回什么东西”,并写在笔记本上,如果内容不多的话也可以写在日程表栏外。
然后,把自己现在面临的工作难题或者必须提交的策划案之类让你很头疼的事情,写在笔记本上,只要写关键词就可以。
这样做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当你听研讨会的内容时,很有可能会想到解决难题的方法或者新点子。
原因就在于,大脑对你决定要从研讨会上“带回去”的内容特别敏感。当演讲者讲到你一开始就设定好的主题的相关内容时,人的注意力自然就会集中起来,大脑也会下意识地进入学习状态。
此外,刻意地关注自己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大脑自然就会把研讨会上对自己有益的信息过滤出来。只要事先设定好主题,你就会发现你想要的信息。虽然做法很简单,但有这个意识很重要。如果没有,信息就会在你不知不觉中溜走了。
一开始会不习惯,这时候想把自己要学习的主题具体设定出来,是有一定难度的。但熟能生巧,只要常常做,灵光会闪现,那时候你一定会做得更好。
举个例子,我参加过一家成人教育机构举办的名为“夕学五十讲”的演讲。当天有一位民间企业出身,后担任公立学校校长的藤原和博的演讲。
我先在航母笔记本上写下“聆听从企业人士的角度研究教育的具体方法”。
以此作为我听讲演前就设定的“要带回去”的主题。我把它写在摊开的笔记本的左页上方。这样一来,当藤原先生演讲的内容涉及从企业的角度推行学校教育的主题时,我的大脑就可以及时捕捉到相关信息。
听完演讲之后,我作了以下记录:
传达室不安排工作人员(因为不具劳动价值)
宣布所有的责任由负责人承担
对企业来说,去除不具备劳动价值的事物是理所当然的,不过在学校教育背景下往往做不到这一点。为了营造企业式的教育氛围,藤原先生决定不在学校传达室安排工作人员,仅放置纸和笔。
在企业里,常常有很多其他领域的人士难以理解的做法。那么,从这件事出发,是不是会让你联想到业界很多不良习惯的改善问题呢?这应该就属于领悟。
另外,再回到“所有责任由负责人承担”这一点上,在现实中也绝对不是理所当然的。既然不是由负责人承担,从下属的角度就很容易出现推卸责任的考虑。下属们会认为既然要承担责任,不如一开始就什么都不做,这样更保险。身为公务员的教师的心态就更是如此了。
而当着大家的面宣布,所有的责任由校长承担,这种做法既可以让教师放下心来,又可以大大提高教师们勇于尝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组织管理工作上,“上司对下属的行为负责”这一点无论在企业还是学校都是一样的。牢记这个观点,当自己作为领导者管理团队的时候就可以发挥作用了。这也是研讨会带来的领悟。
一开始是否在笔记本上写下“带回去的东西”和“现在面临的问题”,会令参加研讨会或培训的收获截然不同。
对于不知道参加研讨会要带回去什么东西的人,最好先问问自己,对参加这场研讨会有什么期待?
因为有所期待才会报名参加,这样自然就可以设定要带回去的东西。对于要带回去的东西,一两项就足够了。不要太贪心,一次就想掌握好几样东西是不太现实的。
哪怕这次研讨会只能提供一项有用信息,那也是把别人经过多年摸索得出的经验或成功模式轻松转化为自身知识的一次机会,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另外,对于研讨会上听到的不懂的语句,可以先记下关键词,然后用彩色笔圈出来,方便日后查找。当场再贴个标签在这些文字的旁边,上面写上“查找”二字,与日期便利贴一样,贴在笔记本页面的右侧,稍微露出一点起到提醒作用。
贴这张标签很重要。否则,记在笔记本上的关键词以及事后必须查找的关键词多半会被遗忘,最后淹没在笔记本的其他信息当中。而有了标签,你每次翻阅笔记本必然会看到,自然不会忽略。
读书时也是一样的。如果在图书馆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马上查找,但大多数时候还是需要整理或查找的。
此时,不是用大脑去记该查找的词,而是记在笔记本上,让笔记本帮我们记忆,贴上检索标签作为标记。只要贴上这个标签,它就会一直起到督促提醒你的作用,直到你查完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