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 如何保住财富(7)

二战股市风云录 作者:(美)巴顿·比格斯


这些上层犹太人家财万贯,现在却面临着痛苦的抉择:要么移民他国,把家财丢到脑后;要么苦熬苦等,也许好日子还能回来。比如麦克斯·沃尔伯格,就声言纳粹主义不过是一时的疾病,现在逃离他们世世代代居住的祖国,把自己的家产低价甩卖,把祖祖辈辈创下的事业拱手让人,那完全是胆小鬼的过火反应,这样的反应会让犹太家庭彻底破产。他宣称事情还没有那么糟糕。此外,看来纳粹也需要他们。甚至到了20世纪30年代末,沃尔伯格家族银行的合伙人还在一些德国大公司的董事会里任职,继续为那些大公司进行银行交易。1935~1938年,沃尔伯格家族银行每年的账面利润都达到了100万德国马克。

希特勒的经济学家

雅尔玛·沙赫特这位希特勒的“经济沙皇”与犹太上层一直过从甚密,相交甚欢。他对犹太人总是积极帮忙,深表同情。他喜欢与犹太人打交道,经常出席犹太家庭的盛宴晚会。犹太商人也会投桃报李,送给他一些热门股票,同时,按当时的社交时尚,把一些内部交易的信息透露给了他。沙赫特一直对希特勒说,迫害犹太人只能坏他的大事,犹太人可以帮他弄到工业原料和外汇。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他不停地对犹太人保证,说希特勒根本没有看上去那么凶狠吓人,一旦他恢复了社会秩序和经济繁荣,就不会再迫害犹太人了。

沙赫特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人。他采纳了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建议,成功地解决了20世纪20年代恶性通货膨胀问题。1935年,他担任过德国中央银行行长,财政部部长,是希特勒的首席经济设计师。沙赫特是经济学家,但是他从来不拘泥于经济学的条条框框。一般来说,他对问题的解决之道就是认真听取各方意见,然后依直觉来作出决断。德国是所有工业大国中第一个从经济大萧条中恢复过来的国家,对此沙赫特可以说居功甚伟。他监督建设了德国的高速公路,主持了纳粹时代的一系列公共工程,从而刺激了经济复苏。他是一个老派的、贵族式的银行家,总是衣着入时,戴一副无边眼镜,一头银发从中分开,总是穿着吊带西裤、条纹西装。他在元首面前也一支接一支地抽雪茄烟,别人是无论如何也不敢那么做的。

沙赫特与世界上的金融大鳄们都过从甚密。英国那位优秀的中央银行行长蒙塔古·诺曼对他的评价相当高。他与J·P·摩根集团的老总们也私交甚好。显然,希特勒和戈林对他是又敬又惧。他从未参加纳粹党,却得到了希特勒的全面授权来管理中央银行。沙赫特后来这样写道:“他(希特勒)对经济学一无所知,只要我保持预算平衡,给他提供充足的外汇,他就不在乎我是如何管理这个国家的经济的。”

沙赫特自视甚高,桀骜不驯。正如荣·切尔诺所描写的那样,沙赫特“对希特勒简直太无礼了,如果别人那样做肯定要丢脑袋的”。沙赫特可以放开胆子跟元首争论,有一回,希特勒送给他一幅画,声称这是给他的礼物,但是沙赫特把画还回去,表示感谢并声称这不过是一幅伪作。他像高超的指挥家那样操控着德国的信誉,使这个国家可以大量举债。他利用犹太银行家为战争经济输血集资。在20世纪30年代末期,他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使一些像沃尔伯格那样的家族银行没有迁出德国,不停地对那些犹太人说希特勒的本意还是好的。当时他对希特勒了解得很深。切尔诺声称,他在哄住犹太银行家的同时,还对希特勒吹嘘自己已经封住了犹太人的账户,使他们无法把钱汇出德国,只能用来资助德国重振军备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沙赫特与希特勒之间的分歧越来越严重了。沙赫特认为不能把所有的资源都用到备战上,民用生产和消费也要得到发展。他警告希特勒,把经济完全建立在扩军备战上太危险了,那样会使国内消费陷入完全的疲惫状态。希特勒在公开演讲中许诺,他要摧毁犹太人拥有的大百货商店,而沙赫特说把那些百货店摧毁,就会损失90 000个工作岗位,伤害到国民经济。希特勒听完了他的忠告之后,在演讲中不再那么穷凶极恶,不过,那些百货店后来还是被纳粹暴徒给冲击了,店主们最终不得不以极低的价格把商店处理掉。

1938年在贝希特斯加登,沙赫特与希特勒发生了激烈的争论,这一次争论记入史册,成为经典。很快,他就被解除了财政部部长之职,由戈林取而代之。不过,他还是保留了中央银行行长一职。就在那一年,他参与了柏林军官发动的政变,第五章对此有专门论述。1939年12月,在中央银行的圣诞晚会上,也许是喝了太多酒的缘故,他激烈地指责了“水晶之夜”的过度暴力行为,正是在那一晚,许多犹太人的商店和教堂被烧毁了。他还提出了一个让50 000名犹太人移民的方案。几周以后,当希特勒听说了他在晚会上说的那番话之后,就免去了他的职务。十分罕见的是,希特勒并没有把他投入监狱,换做别人早就被判处死刑了。沙赫特在这场浩劫中竟然存活了下来。

保存财富的最好出路

对于那些有钱人,世代生活在某个国家却一直被视为少数种族,而且是生意兴旺发达的少数种族,对于他们,我们该提什么样的建议呢?德国犹太人提出的建议是“什泰特勒”,那是一种种族隔离区所特有的紧张心态:坏事随时发生,永远保持警觉。在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的富裕华人总是在新加坡或中国香港置办一份产业,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在居住国的商业帝国随时都可能被没收,或被摧毁。我们对那些刚挣了大钱,或刚继承了一大笔财产的人也提出一句忠告:不要炫豪夸富,不管你感到多安全、多可靠,你还是千万要记住:永远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永远要在国外存一笔活命钱。一定要搞明白,你存放在海外财产的产权是绝对清楚的,无可争议的。

同时不要忘了,让我们对柏林股市的大智慧顶礼膜拜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