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章 战乱保住财富(6)

二战股市风云录 作者:(美)巴顿·比格斯


黄金、艺术品和债券也不值得信任

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历史已经表明,如果以储藏黄金和珠宝来保住一小部分财富的话,一点儿也不成问题。可以把它们看成自己的“一笔救命钱”。然而正如前面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已经告诉我们,不要把黄金和珠宝放在“国内”的保险箱里。占领军一旦要银行交出钥匙,银行就会乖乖从命。把你个人的保险箱藏在家里,或者找一个可靠的避难所。最重要的是,不要让任何人知道。如果野蛮人入侵,不管是恐怖袭击还是大瘟疫,你都要保证这笔“救命钱”就在手边。

艺术品也不是特别具有优势。它很容易毁于火灾,很容易受损,很容易被抢,却不容易藏起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仅华沙就报告说有13 512件艺术品丢失了。这就表明,有些欧洲人已经成功地将名画从画框中取下,装在行李中偷运出国,将它们藏到了理想之所。不过这里要提醒一下:当他们要把这些画作出售时,所得款项要远远低于实际价格。

至少从20世纪的经验可以看出,固定收入根本无法与证券投资相比。即使在战胜国,它们所提供的回报也远远低于股票,虽然它们的浮动性比较低。在情况各异的国家里,债券的回报率都只及股票的1/2,银行票据的浮动率仅有证券的1/4。说到流通性,则固定收入投资是相当不错的。在战争年代,伦敦和纽约的固定资本投资市场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流通性。

在战败国,固定收入投资却是严重亏损,虽然政府债券一般来说应该是无风险的,然而德国票据的投资人在1923年赔得血本无归,德国政府债券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实际收益损失达92%。必须承认,战后的通货膨胀极为惨烈,在这样的环境中固定收入投资当然没有立足之地。战后,战败国处于满目疮痍、混乱不堪的局面中,无论怎样你还能卖出一点儿股票,可是却不可能卖出政府债券,更不能把银行票据兑现。不过在20世纪30年代,也曾有过那么一段时间,由于通货紧缩的原因,政府债券作为良性资产,在世界各地都大受欢迎。

财产保存多样化

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都给我们提供了一条宝贵的教训:如果你在某一个国家里属于少数先富起来的人,特别是,如果你在那里还是少数种族,那你就要格外小心。千万不要骄傲自满。你的奢华,你的富有,早晚会引来一片嫉妒的目光,而嫉妒必然会导致仇恨。要把你的重要资产转移到国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如果你是欧洲或亚洲某一个战败国的公民,那么,把钱弄到国外实在是救命之举。在第十章里我们举过的乔治·列文的例子,就能生动地说明有备无患的意义,列文是一个犹太富豪,他目光如炬,抢先一步把钱转移出了法国。最难的是把你的财产转移出国,却能避免伤筋动骨。把钱放到国外安全的地方,对于战后重建你的事业帮助极大。

不过,如果你在战争时期本人陷在了国内,那你放到海外的资产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在战争时期,你要做到“狡兔三窟”。如果你在海外有大量财产,本人却在国内饿得奄奄一息,或者给监禁起来,在集中营里度日如年,那可真是太可悲了。许多法国人,犹太人也罢,非犹太人也罢,都把钱汇到了瑞士,自己则在法国占领区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