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德一家的离去对管家玛丽·史密斯·梅加是个打击,因为这样整个牧场就只剩她一个白种女人了。值得注意的是,组成合伙企业的7个人中没有她的丈夫弗兰斯。的确, 弗兰斯的命运到现在还笼罩着一种神秘感。根据布罗肯希尔历史学家詹妮·卡米莱利(Jenny Camilleri)的说法,梅加对他在牧场的生活感到“不满”,“在[1884年的]一天他骑着马离开,再没回来。” 第二年, 乔治·麦卡洛克和菲利普·查利找到了梅加的遗骸,死因被认为是“从马上坠落”。梅加于1885年5月3日被埋葬在锡尔弗顿。在那之前,乔治·麦卡洛克与玛丽已经同居了。
与此同时,戴维·詹姆斯已开始打那口最早的“拉斯普竖井”,合伙企业的股票也开始引起了锡尔弗顿的经纪人和附近大牧场主的兴趣。股票的买主大多是30多岁的稳健人士, 在化验结果不断传来好消息的同时,这些新的合伙人也给合伙企业带来了稳定感和方向感。 牧场经理鲍斯·凯利(Bowes Kelly)8岁时从爱尔兰高尔韦(Galway)移居澳大利亚,在新南威尔士乡间长大。他的父亲是当地警察,但充满冒险精神的凯利则投身畜牧业。他买下了合伙企业一小部分股票,并且很快开始参与矿山的经营。
另一位爱尔兰人,即刚刚被任命为巴里尔岭银矿协会(Barrier Range Silver Mining Association)经理的威廉·R.威尔逊(William R. Wilson), 花2,000英镑买下了合伙企业1/14的股份。这反映了人们对该矿的潜力越来越感兴趣。威尔逊的加入给合伙企业带来了急需的矿业经验。1884年9月,合伙企业雇用了地质学家诺曼·泰勒(Norman Taylor)。泰勒宣称,断背山山脊的铁矿石帽下面很可能蕴藏着他见过的最大、最惊人的银-铅矿脉。但最先有所发现的是见习工人菲利普·查利,他在竖井外面一堆被丢弃的碳酸铅矿石中碰巧发现了一块氯化银。当他把这块矿石砸开时,氯化银在阳光照耀下发出耀眼的光芒。几天前,他刚刚在锡尔弗顿目睹过这种现象。
威廉·贾米森,也就是那位调查员合伙人,迅速做出反应。他让人在竖井里装配好一架作业台,以便仔细观察井壁。井壁在灯光下闪闪发光。对矿样的化验表明每吨矿石中含有600盎司的银。这个结果令人鼓舞,但还不是决定性的。此后不久,一位老矿工托马斯·洛(Thomas Low)找到贾米森,说有“机密信息”告诉他。洛对贾米森说,在小山边的一条峡谷里,他发现了一堆氯化银。他说可以告诉贾米森地点,条件是贾米森在一个月内保守秘密,这样洛就可以在消息传开之前获得一些合伙公司的股份。
贾米森答应了。据记者、历史学家艾伦·特伦格夫(Alan Trengove)记载,“一看到那个地点,贾米森就意识到,那些氯化银是从高处一块貌似抛光过的露头岩石上落下来的。这一发现有可能具有重大意义。他让一个名叫哈里·坎贝尔(Harry Campbell)的原住民男孩用大锤砸开那块岩石,结果银子就像瀑布一样洒落下来。”
洛买到了他的股份,但没能保留到后来发现大矿脉的时候。
每位合伙企业的合伙人被要求出资100英镑作为流动资金。合伙人们任命贾米森为总经理,年薪500英镑。合伙企业雇用了更多矿工,打下了更多的竖井。
在地下40米深处开挖的一条平巷发现了7米多宽的一个银矿脉。突然间,真正的富矿好象近在眼前了。他们当时还没有意识到,那条矿脉的长度不下170米,是地壳里的同类矿体中最有价值的一个。
但是合伙企业的股东们明白,现在应该成立一家公众公司来开发这个矿。他们选出麦卡洛克、贾米森、凯利和威尔逊来为新的企业——布罗肯希尔私人有限公司(BHP)编写招股说明书。他们把股票总数定为16,000股,每股面值20英镑。其中14,000股由原合伙企业保留,每股计为19英镑实收资本。其余2,000股以每股9英镑的价格对公众发售。筹得的18,000英镑中,3,000镑将用于偿还合伙人已经付出的费用,其余用于开发矿山。
当贾米森穿着向另一位“临时董事”比尔·威尔逊借来的西装前往阿德莱德、墨尔本和悉尼推销公司股票时,大家抱有很高的希望。但是那份草草拟就的招股说明书并没有像他们想象的那样激发投资者的热情。虽然阿德莱德和悉尼的投资者认购了分配给这两个城市的1,000股,但墨尔本的投资者对这些股票不屑一顾。最终贾米森在这个很有影响的南部城市交易所只售出了500股中的162股。剩下的338股被重新分配给锡尔弗顿,原来分配给这里的500股已经被认购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