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巴菲特,请你把钱拿出来:富人们是如何摧残经济的
由伊寇斯发现、凯恩斯正式提出的这一经济问题,并不是因为富裕阶层生活过于奢侈而引起的,相反,恰恰是由于他们生活过于简朴了—至少从他们的购买力以及实际购买情况来看是这样的。当收入聚集在相对较少的人手中时,对商品和服务的总需求就缩小了,因为这些富豪并不会把赚来的所有钱都用于消费。他们的储蓄被积累起来,要么疯狂地投机,要么就像现在这样,去国外投资。他们的一部分储蓄也会在国内进行新的投资,然而,就像伊寇斯所发现的那样,这种情况只有“当大众购买力的提高使他们对更高生活水平的需求增加”时才会发生。没有充足的消费者需求,投资者就无法预知是否应当将他们手里的闲钱进行投资。
美国的富裕阶层有时候是主要的消费者,但是总的来说,他们的消费还远远不够。沃伦·巴菲特就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他是2008年的世界首富,资产净值估计达到620亿美元,他把这样一大笔钱称为“能转化成消费的一张张支票”。然而,令人吃惊的是,他却不选择消费。2008年,他仍然住在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城邓迪住宅区中心的法纳姆街,与那所他在1958年花31 500美元购买的灰色水泥房子相依为命。他的孩子们到公立学校上学,到法定驾驶年龄时,他们还一起使用家庭轿车。他对孙子辈也不算慷慨,仅仅为他们支付了大学学费。巴菲特拥有的唯一奢侈品就是一架价值1 000万美元的湾流IV-SP型喷气式私人飞机。由于他过去曾抨击其他企业高管购买私人座驾的行为,因此他自嘲地将其称为“站不住脚号”。
巴菲特的异常节俭可能会受到人们的钦佩,但是,他的节俭却导致更大的经济问题的产生。巴菲特曾经这样说道:“如果愿意的话,我可以雇用1万个人,每天除了为我画像外不做任何事情,直至我归西。这样一来,‘国民生产总值’就会增加。但是,生产出来的这些‘产品’是毫无价值的,我这样做还会阻止这1万人去做他们原本会做的事情,比如艾滋病研究、任教或做护理。然而我并没有这样做……我对物质方面的需求不大。”巴菲特的经济逻辑忽略了凯恩斯所强调的一个事实:在一个经济体中,人们所消费的每一美元都会产生乘数效应。这一美元不仅会回到最先使用它的人手中,也会间接地流通到这个人购买所需商品时光顾的商家手中,而这些商家又会从其他人手中购买商品。如果巴菲特将他收入的大部分用于消费的话,那么他将会使更多的就业岗位得以维持。受巴菲特雇用为他画像的那1万人会用他们得到的报酬进行消费,从而为其他人提供就业和创收的机会。他们所有人,包括这些画师,都要缴纳税款。他们进行的消费和缴纳的税款可能会直接或间接地被用来支持艾滋病研究、教学、护理和其他事业,这比起沃伦·巴菲特的1万张画像来更具有社会价值。
2007年,美国银行破产(并被美林证券收购),但这并不影响作为首席执行官的肯尼斯·刘易斯领取近1亿美元的薪酬。如果他将这笔钱全部用于消费,那么他要在2007年每天购买价值273 美元的商品和服务,包括周末在内。如果他每天将醒着的12个小时都贡献在这份“事业”上,他也要每小时花22 831美元或每分钟花美元,才能把这笔钱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