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从里根主义到毛泽东思想:美中发展思路的对比

中国的逻辑 作者:(日)加藤嘉一


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这些变化既是一种解放,又令他们忧心忡忡。不过,有意思的是,无论这些变化还是民众的反应,都与美国几十年来发生的事情有着惊人的相似。当然,中国作为一个正在进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国家,与美国面临的形势有着根本的不同,更不用说两国的人均收入差距了。从人均收入角度看,美国人是中国人的8~16倍,具体数字取决于统计方法的精确度。然而,近几十年来,美中两国民众经历的工作和生活上的变化大体相同:传统制造业中的就业机会趋于消失,终身就业被弹性就业取而代之,来自雇主的收益呈下降趋势,家庭财产日渐增长,医疗费用越来越多地由自己支付。只需看一眼中国所发生的一切,就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里根和撒切尔革命在中国也可以上演。对于中国的穷人来说,工作上的变化来得太快,而且很多时候也太残酷了。劳动力市场在20世纪90年代末形成的时候,导致数以百万计的国有企业工人下岗。在此过程中,社会就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制造业的从业人员在1995年达到顶峰,此后在21世纪第一个10年呈直线下降趋势。与此同时,随着渴望改善生活的农民工潮水般地涌向城市,城市里的劳动力人口急剧增加。1980年,80%以上的中国人生活在农村,农业劳动力占总人口的近70%。到2005年,所谓的农村人口已经不到总人口的60%,仍然在土地上劳作的人口则不到45%。在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每年大约有亿农村人涌向城市,形成了一个数量庞大的“流动人口”。无论是从传统制造业中下岗的城里人,还是这些渴望摆脱农耕生活的新移民,就业机会都主要来自建筑业、交通运输业、低端服务业和零售业,而这些灵活就业部门的工作都相当不稳定。

房地产市场的形成使中国人像美国人一样,拥有了个人住宅所有权。然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也导致许多人无家可归,不少人的居住条件恶化,房子价格高得惊人,这同样是步了美国的后尘。中国人在这方面承受着与美国人同样的压力,但与美国人不同的是,他们获得抵押贷款的机会少得多。正因如此,中国遭受美国式次贷危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中国的医疗保障已经基本实现市场化,这在很大程度上走的是美国的老路,但在很多方面有过之而无不及。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目前所谓的医疗保险市场,实际上就是较低的覆盖率、掏钱才能享受到的医疗服务,以及一路上涨的个人和家庭医疗开支。大病一般要做手术输血和化疗,因而对于许多普通民众来说,生一场大病就有可能使本人乃至整个大家庭的几代人陷入贫困。中国的许多医院都提供人性化的诊疗程序和世界级的医疗服务,但只有那些负担得起并能及时交费的有钱人才能享受。对于其他人来说,包括急需救治的急诊病人,这一切都显得不切实际。

无论是就业、房地产还是医疗保障,在旧制度下都是有保障的,但保障水平极其低下,而且个人也没有选择余地。新制度基本上是市场化运作,它提供的东西正好相反:大量高标准的优质服务(当然是以付费为前提),以及广阔的选择空间。这其中不言自明的是,严重的不平衡已经成为一个活生生的现实。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