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全球化:不是你想的那样(1)

中国的逻辑 作者:(日)加藤嘉一


对于像美国这样的富裕国家来说,全球化通常用来指贸易和竞争的几乎呈爆炸式的增长,实际上是市场在以超出它们理解和管理能力的速度急剧扩张。在目前的这场金融危机中,人们到处在谈论国际资本流动、花样翻新的投资工具以及防不胜防的金融风险,表明这场危机本身就是全球化的一部分。对于许多人来说,全球化如今从广义上指的是某种意义上的“解放”,即用无拘无束的创新、世界性交换和互动模式取代旧规则和旧限制。这些变化之所以能够发生,可以说是由新技术(比如互联网、电子邮件、手机、成本很低的远距离电话通信等)、新市场(比如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东欧等)和新思想(放松管制)促成的。所以,全球化指的实际上就是西方国家过去经常做的那些事,比如贸易、竞争、投资、购买和销售,但它们如今就像类固醇一样快速增长,蔓延到了世界上最偏远的角落,国家管制对它们经常是鞭长莫及。

对于许多人来说,要想传神地描绘全球化的模样,那就是托马斯·弗里德曼所谓“平的世界”。根据这种观点,科学技术和放松管制宛若世界性的巨型均衡器,为此前的一无所有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令人眼花缭乱的是,工作、公司乃至整个工业都打破了长期的禁锢,到以前从未光顾过的地方开疆拓土。所以,对于发达工业国家来说,全球化就是向世界上的新兴经济体大规模地外包其核心生产活动。

上述有关“全球化”的观点虽然一再强调“新”,但有一点还是相当传统的,那就是仍然立足于国家和公司。根据这种观点,全球化的世界是这样的:各国在全球市场上激烈竞争,它们都有独立的民族工业体系,经济实力始终处于兴衰沉浮中。在这样一个世界上,人们会不假思索地想到美国和日本汽车工业的相互竞争,软件产业则由美国向印度转移。而且,在这样的世界上,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成了引人注目的话题,贸易失衡则是其中的焦点。

以上所述就是全球化的大致模样,它无疑抓住了当今世界的一部分客观现实。贸易确实在从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流动,书籍报刊上到处充斥着贸易盈余和赤字。人们也频繁地在不同地区之间变换工作,有时甚至到异国他乡求职和就业。

然而,上述观点没有抓住全球化中真正的“新”东西。从许多方面看,贸易、国际竞争以及世界的扁平化等现象久已存在,从来不曾出现过、真正算得上我们当今这个时代新鲜事物的,是在世界范围内的众多不同行业之间组织生产的能力。事实上,全球化并不是说世界各地携起手来开展贸易,同时又胶着般地进行竞争,恰恰相反,它指的是全世界—包括那些曾被认为遥不可及的地方—都被纳入到一个错综复杂的等级制生产体系中,而这种等级制生产体系此前只存在于公司内部。

世界范围内的竞争、贸易和资金流动早已上了一个台阶,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政府放松管制又为它们提供了更加显著的便利。然而,它们在另一个方面产生了更为深远的影响,那就是使原全球化并不是说世界各地携起手来开展贸易,同时又胶着般地进行竞争,恰恰相反,它指的是全世界——包括那些曾被认为遥不可及的地方——都被纳入到一个错综复杂的等级制生产体系中,而这种等级制生产体系此前只存在于公司内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