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导言

中国的逻辑 作者:(日)加藤嘉一


作为标准化程度最高的商品提供者,中国的出现为发达国家创造了更多的机会来深化商业创新、开展全球贸易。为了能够继续扮演,而且做得比其他发展中国家都好,中国不得不经历一系列彻底的国内转型,但是参照的原型往往来自西方发达工业体。毋庸置疑,中国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的各方面利益无可估量,但是和其他任何一个优秀的参与者一样,中国也必须作出一定的让步和牺牲,其中有一些难免会损害到国家的监管权。

但是又有谁能够保证这种情形没有结束的一天?有时候剧情的终结来得很快,快到我们根本都来不及反应。虽然今天中国可能玩的是西方国家的游戏,但是等到时机成熟的一天,为了更好地为自己的利益服务,中国说不定也会试图改变游戏规则,甚至改变整场游戏。

虽然今天中国可能玩的是西方国家的游戏,但是等到时机成熟的一天,为了更好地为自己的利益服务,中国说不定也会试图改变游戏规则,甚至改变整场游戏。

中国政府于2006年提出了“自主创新”的口号,从北到南的每个城市都立起了“构建和谐社会”和“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宣传广告牌。可见中央的立场非常明确,中国立志要走向科技创新的最前沿。

尽管口号是在2006年提出的,但是中国政府早在那之前就已经开始行动了。1995~2005年,中国用于研发的资金投入年均增速为20%,连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研发者们都为之“震惊”。

1995~2006年,中国的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翻了一番,从原来的上升到了。即使是最保守的估计,中国也已经成为世界第六大研发投资者。一些观察家从“研发”的广泛定义出发,将中国的排名提升到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之前也已提到,中国在这期间还投入了大量资源用于高等教育,1994年毕业的中国大学生人数还不到64万,其中14%学的是科学,36%学的是工程;2006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已经达到了377万,相当于12年前的6倍,他们当中只有5%多一点的学生学的是科学,36%是工程,还有超过17%的学生所学的专业—管理,在1994年的时候甚至都不存在。如果从人数上看,中国在科技领域的从业人数仅次于美国,可见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

中国的本土企业也开始重视对人才的使用。华为作为中国领先的通信网络设备供应商,每年将利润的10%(2008年为233亿美元)用于研发,该公司目前在硅谷、斯德哥尔摩、莫斯科、班加罗尔以及其他城市拥有14个研发中心。电脑制造商联想也是公认的研发型企业,在中国拥有7个研究中心,在日本和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罗利也各有一个。

比中国企业的“走出去”更加引人注目的是外国企业的“走进来”。世界领先的科技公司近几年都在争先恐后地将研发中心建在中国,微软、摩托罗拉、英特尔、谷歌、诺基亚、爱立信以及许许多多其他的公司如今在中国都拥有大型的研发中心。1997年,中国只有24家外资研发中心,但是到了2007年,这个数字变成了1140家。不难发现,本土创新的大幕已经拉开,在牵头人—中国政府的带领下,外国公司似乎也在热火朝天地帮忙。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