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到底能走多远:相信者和怀疑者截然不同的观点(3)

中国的逻辑 作者:(日)加藤嘉一


因此,以中国拥有的人才和资源来说,应该具有在全球创新舞台上成为指路明灯的实力,但却最终被缺乏创新的制度给拖了后腿。有政治背景的公司缺少足够的市场压力,而那些以市场为导向的私人企业却面临诸多阻碍,这些制度问题的最终结果是,中国在创新领域所取得的成就要远远低于人们的预期。虽然有进步,但这仅有的一点进步与投入的资源相比简直就是微不足道,中国非但没有按照预期的那样在创新的梯子上突飞猛进,反而只是留在原地挣扎着往前迈出最初的几步,根本不是相信者眼里的“崛起的高科技领袖”形象。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它们从同一事实中解读出完全不同的内容来,一种观点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全球科技发电厂的形象,另一种观点为我们提供的却是一个资质平平的表现欠佳者。除了已经提到的专利数量、新发明的种类、新产品的特点等,我们可能也找不出其他的统计数据来试图帮助一方说服另外一方了。在本章中,我们不会就这两个相互对立的观点继续纠缠下去,而是去关注问题的另一个方面—研发活动的本质。与我们在第四章中对制造业的讨论相类似,本章我们将会思考商业研发在今天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形态、包含了哪些内容。到底是谁在做?做了什么?他们在中国做的与世界上其他地方正在做的有何联系?至于中国在研发领域到底做得算多算少、中国应该做多少、是不是做得太多了这类有关数量的问题,如果我们连“研发”具体指的是什么都不清楚,那么这些问题都是无意义的。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数量也许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事实证明中国在某些领域的研发项目要相对多一些,但在一些领域却极少涉及,此外,我们会发现这种区别对我们所关心的问题更加重要。接下来我们将会就“商业研发给今天的世界带来了什么”进行广泛的讨论,然后我们再深入研究给中国带来的具体影响。文中所展示的观点都来自我与我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同事们近几年来展开的一系列广泛的采访。这些实地采访都是在2006~2009年间进行的,采访对象大部分集中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日本、美国和西欧各国的公司。

研发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事业,包含了许许多多不同的活动,而且不同产业之间的活动类型也不甚相同。很显然,化妆品产业的研发肯定跟航天航空领域的研发不是一回事,而且这两者跟电子行业的研发创新也无相似之处,但是当我们在谈论某个国家整体的研发活动时,往往会不知所云,与此同时,当我们具体到某一个领域的研发活动时,又有可能会犯以偏概全的错误。本章所涉及的这4年来的实地采访主要围绕着4个产业:能源、通信(比如网络设备、移动电话、网络服务等)、电子(比如个人电脑、掌上设备等)和医药,在某些例子中,还会延伸到其他的领域,包括消费者护理产品、航空、建筑材料以及汽车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