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投资”使不得
心理学家霍曼斯曾经提出:人与人的交往,本质上是一种社会交换,这如同任何一种商品交换所遵循的原则一样——所得,不少于所付出。如果,所得少于所付出的,或者,所得,大于所付出的,都会导致人的心理失衡。
《红楼梦》里的薛宝钗,在大观园里是“及时雨”,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她的身影,出钱又出力,帮过不少园中姊妹,黛玉、湘云、邢岫烟……无不受过她的恩惠。宝钗交友,那是很舍得花钱。
大观园姑娘们也常常念叨宝钗的好处,只是有个奇怪的现象:众姊妹口口称赞“宝姐姐好”,宝钗在贾府却并无真正意义上的挚友。大家闲来无事,反倒更愿去黛玉屋里玩耍,书中从来无一处写众姊妹相约去宝钗家玩闹的。
谁让,宝钗对人的帮助,是不求回报的!
时间慢慢长了,大家对这位“只求付出、不求回报”的姐姐敬而远之。谁都不想欠她太多。
人际投资,可以帮你交到朋友。
过度的人际投资,却难帮你交到心腹朋友。
一个人接受了太多恩惠,又无机回报时,内心惶恐不安,不知未来得怎样的“涌泉相报”,这会演化成对友情的压力。进而宁愿选择疏远这位施恩太多的朋友。
这就是人际关系中,“过度投资”所产生的负效应。
人际交往莫要“过度投资”。
真正想交朋友,可以帮助对方,帮忙帮到一定程度后,要想办法找他点“麻烦”——求他办点事,给他一个能够帮你的机会。
这才是真正的体贴。此时对方心里会松一口气,会更加没有负担的与你交友。
宝钗再宽厚,也不是做朋友的料。
黛玉再刁蛮,朋友们也愿意时时围在她的身边。
友情、爱情,皆是一样。对对方太好,总是要出问题的。
那些交不到朋友的人该明白了:如果不是对他不够好,那就是对他太好了。
说好话,不如说对话。
学会说话,事便成了一半了。
“巧话”搞定“难事”
老人教育年轻人:“要学会办事。”
会办事固然重要。
学会办事之前,更重要是先学会说话。
在交际的时代里,会说话远比会办事来得重要!
同样的话,看你怎么去说。不同的说法,会有不同的效果。
如果有人表示羡慕并恭维你的成绩。
你要对他说:“我只是勤快点。你只是太懒。”
对方会乐呵呵的点头称是。
虽然成功不见得只是勤快点就能做到。
但被人说懒,强过被人说笨。
“笨”是蔑视,“懒”只是小嗔怪。
如果你并不满意于挚友新交往的对象。
在被征询到意见时要对他(她)说:“跟她(他)交往的是你,不是我。我的意见无所谓。”
对方会明白你真实态度的。
虽然是最亲密的朋友。但有些意思的表达也不要太过直白。
你意见的婉转表达会让他们更用心更理性的思考这段感情。密友间太过强烈的反对会让作为当事人的他们心生逆反。
如果在社交场合被相交不深的人反复夸赞到你的某一优点。
在对方表扬到第三遍之前,你要赶紧丢出一条自己的“弱点”:“唉,聪明有什么用!上星期的活动方案都被部长否了4次!”
于是对方眼中的羡慕乃至小嫉妒,会发酵出些微的怜惜,惹人羡慕不如惹人怜惜,微妙的心态变化,让亲热度再上一层楼。
……
学会说话并不难。
只需牢记一点: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原则是“平衡”。所谓“平衡”,就是不断在人前适量的增减自身优缺点。
如果别人的话里醋多,要学着添点糖。
若是别人的话里糖多,赶紧往里加点盐。
打开话匣子之前,先把“调料罐”备好吧!
有人说;“多拥有一点,会让我多一点安全感”。
有些时候,多拥有一点,恰恰会让你少一点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