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想过,生活中的很多人和事,是无法相融的,就像水与火、天与地、生与死。
忠厚老实的,难免谈吐无趣;细腻温柔的,怎能胆大包天;好名好利的,不可能喜欢清净;朋友满天下的,肯定缺乏知己。
这些相互矛盾的性格、品质、行为,贯穿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当我们内心明晰时,就很容易知道需要什么。得到什么的同时,必然也会伴随着得不到什么,但如果对自己的需要,不是很清楚地知道时,就很容易,为得到的不满,为得不到的,而疑惑。
叫老明的这个男人,就是如此。
两年前,他见到了成为妻子的她。
那一年,他37岁,她比他小了16岁,刚刚20出头,还是个天真任性的小女孩。他很喜欢她,虽然觉得年龄有点差距,有时候说的话题,还有代沟之嫌,可还是跟她相恋了。
她很依赖他,在他的面前,展现出完全的娇纵、天真、无拘无束,仿佛知道自己的可爱,是对方无条件喜欢的,所以特别放松,说话做事,无论想做什么,都不假思索。老明那时候,很享受小女孩的烂漫,无形中自己也变年轻了。
姑娘呢?就像对父兄一样地需要着他,无论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完全需要他的照顾和呵护。
那时她还在读大学,和同学闹矛盾了,考试不及格了,开会迟到被批了,对她来说,都是大事,都足以掉眼泪、伤心、发脾气。而他,总是要哄着她,给她买东西,或是带她出去玩。
老明自小功课出众,本科读的是国内最好的大学,后又出国读硕士和博士,还在国外工作了很多年。因为心思全放在了学业上,加上在国外时,身边女孩也少,就没有考虑个人问题。直到回国后,找到一份稳定高薪的职业,才开始将结婚提上议程。
因为喜欢这个女孩子,认识半年后,他就提出了结婚,她还没有毕业,听到结婚,又惊又喜,那神情,也有好奇和刺激。
那时的老明,无比喜欢她的幼稚和单纯,觉得很有趣。可是一进入婚姻,随着家庭生活的渐渐展开,他发现自己选择错了。
她不怎么体谅人,也很少有明理温柔的时候,不管他每天工作有多忙,都得他哄着她,时时要将她放在第一位,这让人很累。而且,她不会打理日常生活,不会跟老明的朋友或客户言语合体地交谈,无论在什么场合,都要当那个最受宠的,一被忽视,就满脸不高兴,说些气话。
本以为有了孩子,妻子的小孩性格会好一点,哪里知道反而加倍。她不愿意为儿子付出丁点辛苦,总是不开心,说太累,而且生命没有意义。让她出去工作,也不肯,还是怕吃苦。
在这样的情况下,老明认识了清。她大了他3、4岁,是个成熟稳重且坚强的女性。离异单身,带着孩子一个人生活。在她那里,老明找到了一直渴望从女性那里得到的关怀,觉得离不开她了。
可是,跟清结婚,却显然是不现实的。
一来她比他大,相貌也远不如妻子,还带着孩子,在世俗的眼光里,老明如果这么做,是会被亲友嘲笑的。
二来清离婚多年,感情生活也很丰富,交往过很多男人,这让他打心底不能接受。
他曾想过,如果妻子,能有清一半的大度和善解人意,也让他无话可说。因为有这样的遗憾,又对清怀有愧疚,使他的私生活变得有些混乱。在这个期间,他还同时交往着两个女性。
他也不知道自己要寻找什么,而且,这和他多年来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背道而驰,心里并不觉得快乐。
在我看来,这就是老明对人性中,无法调和的一些特性,没有认识清楚。
中国的古人,很早就提出过相生相克的理论,认为世间万物,因其属性不同,皆有阴阳,它们有依赖、有制约、也有对抗。
兔肉忌芹菜,蜂蜜忌鲫鱼、螃蟹忌泥鳅……这些食谱,被人们当作生活常识,小心地记下来。
却很少有人想到,其实在我们的性格、命运、心境、甚至择偶中,也有着那么多的相生相克。
再讲两个故事:
一,有个年轻人,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对象,说起来,他的条件也简单,无非三条:A,文静贤淑。B,精明世故。C,清新脱俗。
他自己觉得,比起那些非天仙妹妹不娶的,可通情达理多了。
二,我有一个经商的朋友,很多年里,都背负着赚钱的压力,总是担心自己会落在人后,虽然衣食无忧,也有不菲的收入,心灵却没有一刻安宁。
母亲的去世,让她受到震撼,想到生命的短促,想到为了赚钱,抛掷在脑后的那些梦想、愿望、和自己喜欢的事情,觉得需要做一些改变。
生意放下了,不再拼命一单一单去做、去争,而是花更多时间,和家人在一起,旅游、读书、唱歌、还拿起放下多年的画笔。
一点点地,像奇迹般,她的心境,开始发生了变化。恐慌感渐渐远去,安全感悄然到来。
她发现,物欲强烈时,内心根本不可能平静。
是啊。
一个精明世俗的女孩子,如何能有清新脱俗的气质?物质欲望蓬勃、一心要出人头地的人,其内心怎么可能会安详又自在?
正如老明的妻子,相差太多的年龄,自然不会有与之相配的成熟;情人呢,其善解人意的背后,必然有着相应复杂的阅历。
非得经历一些甘苦,看到一些爱恨,学会一些进退之后,才能知道,生命中总会有一些牵制、缺陷、亏损、无奈,让你无法心想事成、面面俱到。
它们在令人遗憾的同时,也在告诉你,这才是人生,充满了相生相克,此消彼长。
这就是我们的人生,我们要学会拥有了这一部分,必然意味着失去了另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