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Chapter 3 不同却又相似的两个人(7)

像巴菲特一样等待,像索罗斯一样行动 作者:(韩)申勇镇


巴菲特,轻率的随波逐流的判断要不得

经济危机发生之后,毫无对策,心慌意乱,看到周围的人逃离市场自己也跟着卖出股票,巴菲特认为普通投资者的这种想法必须改变。2001年,“9·11”事件发生之后,美国股市暴跌,巴菲特却坚称自己“一只股票也不会卖出”,巴菲特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参考,那就是市场上多数人都在做抛售股票的幼稚行为时,有人不会那么做。投资股票是对上市公司企业本身的投资,而不是随着市场波动炒股,巴菲特对市场上随波逐流的投资方法和投资者采取完全的批判态度。

20世纪末科技股热潮兴起的时候,很多人问巴菲特为什么不买高科技公司的股票,巴菲特的回答是,“我承认互联网在搜索方面的作用非常有效,但是它并没有增加我们资产的价值”,“我看不懂‘电子’的‘电’字”,巴菲特坚持自己的信念,避开了科技类股票。巴菲特的想法是正确的,然而科技股泡沫破裂引发的股价下跌还是给他带来了不小的损失。

刚刚过去的金融危机中,巴菲特表示自己的想法与那些碰到危机就头疼的普通投资者很不相同,借以指责那些作出过激反应的投资者。1996年巴菲特写给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东的信中,巴菲特提醒股东们:“要冷静,不要做出冒失的举动。

“如果发生大灾难导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遭受巨额损失,各位股东们听到消息后一定要在惊慌中保持冷静,不要卖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因为听到消息而抛售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票,与在暴跌的市场中因为恐慌而抛售股票的行为类似,如果抱着这种想法投资,那最好还是不要持有股票。”

在科技股泡沫高潮时期,巴菲特说那些买了科技公司股票的投资者是因为科技股股价上升才选择购买,而不是为了长期持有。巴菲特判定一旦科技股股价上升势头停止,投资者们会立刻抛售。在这种情况下很难从企业的业绩中获得收益,也就是说,随着市场风向进行的投资不会带来收益。因为没有买高科技公司的股票,巴菲特的投资收益率可能因此而降低,但他的话显然是正确的,后来的市场表现也证明了这一点。

索罗斯,谬误与偏见的自我强化

根据索罗斯提出的反射性理论,投资者总是会产生某种谬误,谬误又导致偏见,随着偏见的扩散最终会支配整个证券市场,反过来影响投资者,并且得到自我强化。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资产价格会不断上扬,上扬过程中便会产生泡沫。索罗斯不断修正自己的理论,也无数次指出普通投资者的认识谬误。我们必须认识到,索罗斯向市场抛出反射性理论本身还隐藏着另外一种意图,那就是测试投资者谬误对市场的影响到了哪个程度。索罗斯明白自己不可能准确地预测出泡沫破裂的精确时间点,但是,显然他在不断努力,试图弄清楚偏见的自我强化到了什么程度。

以上是笔者的个人想法,但并非凭空猜测。最近索罗斯投资了黄金股,市场得知消息后黄金价格随之上升,索罗斯又对市场的反应给予正面评价。按照索罗斯自己提出的反射性理论,很明显索罗斯希望市场已经形成的偏见继续自我强化,也就是说,索罗斯希望市场上黄金价格继续上升,尽快到达泡沫的顶点。

普通投资者和群众大部分情况下作出了错误的判断,错误的判断又导致他们作出错误的投资决定。这些决定对股价产生影响,使股价偏离,偏离后的股价反过来又影响了人们对市场的判断。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是股价继续偏离,形成泡沫,最终泡沫破裂,然后股价回归正常。索罗斯的反射性理论就是描述市场反复的波动过程。投资者在整个过程中表现出的特点就是不断地产生谬误,并与市场相互影响。

对待普通投资者的看法,巴菲特和索罗斯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认为普通投资者是幼稚的和不理智的。其实,任何人作出某种决定时,都会受到周围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果只相信自己的判断,认为别人的想法都是错误的,也是谬误和偏见的一种。卡尔·波普和索罗斯都不否认人有犯错的权利,同时也认为人都有改正错误的义务,我们应该坦诚地接受他们的劝说。

3.对待市场消息的态度

有人将信息比喻为证券市场的血液,然而根据有效市场假说,所有的信息最终都是没用的。很有趣的是,索罗斯和巴菲特在幼年时期就都已经明白了信息的价值。索罗斯曾经写过大字报,巴菲特也曾经编辑赛马的小报出售。另一方面,两个人又都不愿意将自己的信息泄露给他人,索罗斯和巴菲特从不让外界知道自己具体的资金使用方式。

巴菲特和索罗斯对待信息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关于投资对象的信息都是通过自己走访获得的。这个时代喜欢亲自拜访上市公司进行投资调研的投资者已经很多了,同时还有很多投资者没有那么做,只是听取所谓“专家”的意见。

巴菲特,从来不相信证券市场上的消息

巴菲特在高中时曾编辑过刊登赛马消息的小报,并且印刷后有偿出售。小小年纪,已经认识到信息的价值,足以显示出巴菲特对信息与众不同的直觉。但是巴菲特自己也说过,从来不相信证券市场上的所谓“消息”,他回故乡奥马哈的理由之一也是华尔街信息泛滥,巴菲特想远离那些漫天飞舞的消息。巴菲特认为回到故乡能够远离那些泛滥的信息。

在所有的信息中,有些是能够获得的,有些是必须知道的,但是能够获得的信息与所有的信息相比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且直接送到投资者眼前的信息肯定是不完整的。对所谓内部“消息”,巴菲特则完全排斥,巴菲特说相信所谓内部消息的投资者最后一定会失败。巴菲特所相信的,是自己分析那些公开的资料和公示的信息所获得的内容,不足的部分自己再亲自去探访获得。

同时,巴菲特从不将自己投资的具体内容泄露出去。因为投资上市公司,按照法律规定必须披露一些内容,所以巴菲特也说过他更喜欢非上市公司。

幼年时期就曾印刷小报出售的巴菲特比其他人更早就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这可能与他父亲在证券行业工作有关,巴菲特从小就接触到了大量的华尔街信息。巴菲特回忆说,自己在老师格雷厄姆的投资公司工作时,从证券经纪人那里获得了大量的信息,他们和巴菲特一样,需要接收基金经理们发出的大量信息,并进行整理和挑选。但是巴菲特并没有被淹没在信息洪流中,这反而成了巴菲特整理出自己投资原则所经历的重要过程,也是必然的过程。

证券市场信息泛滥,其实相比有用的信息,那些能够误导投资者的信息更多。在这种情况下,巴菲特对信息的态度就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当年决定是否购买美国运通和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之前,巴菲特都是通过实地考察企业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当时只有巴菲特这么做,这种方法是巴菲特的独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