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导言/世界未来大预言(5)

中国凭什么胜出 作者:丁建中


文明三部曲与美国原地打转

关于人类文明分三步走,即从地本文明(农业文明)到物本文明(工业文明),再到人本文明的思想,出自我2000年初脱稿的《新资本论》(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初版,2007年再版,50万字)。《新资本论》一书有批判地继承了马克思的价值理论、资本理论,发展了马克思的经济学说。关于这一点,有兴趣的读者可查看原著,这里不多说。我在《新资本论》第三部分——人类社会三大经济形态(三大文明),描述并论证了三大经济形态(三大文明)的演化过程,揭示了经济形态变更从而文明形态演进的奥秘。“三本论”是我在撰写本书前想到的一个提法。“三本论”实际上是我的两本书——《新资本论》、《人本社会论》(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35万字)的概括。“三本论”是新的经济发展观、社会发展观、文明发展观,也是新的历史发展观。本书后面的主要章节,是对“三本论”的运用。“三本论”是贯穿本书的主线。因此,我在这里有必要对“三本论”做一个简要的说明。

在史前时期,即人类文明产生前,人类经历过漫长的原始社会,时间大约有几十万年。在野蛮或没有文化的状态下,人类还没有发明文字,口头语言也很简单,用以传情达意的只是简单、模糊的发音或音节,类似鸟语或其他动物的语言。人类起初靠天然食物为生,哪里有食物就到哪里去,居无定所。由于天然食物没有可靠的稳定的来源,人类要想生存下去必须想方设法获得较为稳定的食物,学会饲养捕捉来的动物,人工种植那些按季节生长、结实的植物,如各种谷物。通过人工饲养,可以繁殖动物,增加肉类食物,通过人工栽培植物,就有了成百倍、千倍的植物果实。有了较为稳定的食物来源,人类就可以定居生活了。从茹毛饮血、游走不定、自生自灭,到定居生产,人类学会了第一个产业——农业。是农业革命,使人类告别了过去没有文化的野蛮生活。生产活动要比随机的游动觅食复杂得多。人类能够开展生产活动,没有组织、没有工具、没有对大自然节律(季节)、气候的认识,是无从谈起的。而语言正是在生产的活动中逐步发展并复杂化的,因为每认知一个新事物就要用不同的发音来表示,比如麦、稻、鸡、猪、太阳、月亮等等。在口头语言不断丰富的过程中,出于记录生产成果、分配成果的需要,人类发明了文字(包括数字)。起初的文字都是象形文字,即观察事物的外形,将其轮廓画出来,就成了象形文字。如山()、日()。我说这些是想告诉读者,文字的发明是人类文明诞生的标志之一。而人类的第一大文明自然是农业文明,我将其称做地本文明。所谓地本文明,就是在这种文明中,土地是第一生产要素,因为土地在生产中发挥的作用最大、最明显:你看财富的“富”,其中有一个田字,无田就无富。富这个字,道出了地本文明的真谛。谁有田,谁就能有财富,谁的田最多?地主。在地本文明中,地主是生产和分配的支配者,那些靠租种田地的农民(佃农)只能糊口,丰衣足食是梦想,来自土地的大量财富——地租,都被地主独占了。相比于后来的第二大文明——物本文明,劳动者——佃农,所受到的剥削最为惨重。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对地本文明中两极分化的生动写照。

地本文明最早出现在东方。公元前3500年前后,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首先诞生了地本文明,然后埃及、印度、中国大约在公元前3000—前2000年之间先后诞生了地本文明。西欧一带出现地本文明要更晚些。若从最早的地本文明算起,一直到公元1500年左右在西欧兴起人类第二大文明——工业文明(我称之为物本文明),地本文明经历了约5000年时间。中国出现地本文明并不是最早的,但其文明的发达程度是举世无双的,其经历的时间也最长,直到晚清时期才算走向末路。说中国有5000年文明史,除了20世纪以来算作向物本文明演进的100年,基本上就是地本文明的历史。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