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是你师叔

人间喜剧 作者:徐德亮


●有些相声爱好者还津津乐道于给演员们“排辈分”、“叙门户”,某人是某人的师叔,某人是某人的师侄等等。我还听一个十几岁的小爱好者说“要是从马季那论姜昆得管我叫师叔”。

●师兄弟之间的关系也是一样,并不是师兄弟就一定相扶相帮,也并不一定不是师兄弟就关系不近。师兄弟之间冰凉如水甚至翻脸成仇的也大有人在。

武侠小说里有很多江湖人、江湖事、江湖行为的描写,让一般人觉得江湖是那么幽深、模糊、远不可及,而越是远不可及的事,大家越觉得有意思,越觉得好玩。

这就像古装剧比时装剧受欢迎一样,其实故事还是同样的故事,穿上古装拍出来的,感觉就好玩一点,好卖一点。

现在很多说相声的小孩刚一进相声这个大门,感兴趣的并不是说学逗唱吹拉弹打,更多的时候,让他们觉得新鲜好玩的,是能够相互叫“师哥”、“师弟”,并对“师父”、“师叔”、“师大爷”有着先天的亲近感和崇拜感——是啊,能叫这些称谓的,在心理上都会当一家人看待,而且在学校里、单位里生活,哪去找师哥师弟呢?这是多有意思的事啊。

这种心理,其实和同一学校不同年代毕业的学生见面的感觉是一个道理。比如在职场上新认识的同事,如果忽然发现他你是某某级的学长,自然会生出一种亲近感,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如果无意中找到一个某某级的学弟,自然你也会对他照顾有加。

这种心理和拜把兄弟其实更像。中小学生里,现在还有拜把兄弟的,或者“认”兄弟姐妹的,虽然人数不多,但也说明这种江湖化、去现实化的行为还是受涉世不深的孩子们的欢迎。主要原因是什么?不是孩子们被小说毒害了,没那么严重;也不是孩子们拉帮结派了,也没那么无聊。其实,就是两个字:好玩。

江湖,其实和上述这些现象没有本质的区别。

比如,一般外人都知道相声是“有门有户”的,是要“拜师”的,是有辈分传承的。有些相声爱好者还津津乐道于给演员们“排辈分”、“叙门户”,某人是某人的师叔,某人是某人的师侄等等。我还听一个十几岁的小爱好者说“要是从马季那论,姜昆得管我叫师叔”。但要知道,现在的拜师,多是行一种“惯例”,是一种“习惯的势力”,并非像黑社会帮派那么森严等级。都是同事,谁好意思非说自己比别人大一辈儿?

比如某人和某人年岁相差不多,关系也好,但是从师承谱序上算,差了一辈儿,除非开玩笑,那个“大一辈儿”的人是绝不肯自称师叔的。那个“小一辈儿”的如果某天忽然叫一声“师叔”,那肯定是不高兴了,或者有意让“大一辈儿”的那位尴尬,“大一辈儿”的那位就得敢紧“诚惶诚恐”地拉着这位的手说:“怎么了兄弟,这么‘扬艮’(使人尴尬)我?”

像上述那种“要是从马季那论,姜昆得管我叫师叔”的论调,内行人是绝不会说出来的。

就算在旧社会的真正的江湖里,同样是这种情况。所谓“江湖乱道”、“肩膀齐为弟兄”,就是这个意思。你没本事,辈儿再大也没用,也得去亲近辈分小但有本事能挣钱的。过去多有拜完师再拜把兄弟的,拜完师之后,自己在谱序中已经有了一个辈分了,再拉一批岁数相同但是在谱序上比自己小一辈儿的艺人拜把兄弟。这样第一可以光明正大的和他们以兄弟相称,第二表明自己一个立场:我绝不敢以大辈儿自居。

师兄弟之间的关系也是一样,并不是师兄弟就一定相扶相帮,也并不一定不是师兄弟就关系不近。师兄弟之间冰凉如水甚至翻脸成仇的也大有人在。这其实很好理解,同一个单位中同学校的学长学弟,并非一定关系好。甚至在上级面前打你的小报告的,就有可能就是你的某某级师弟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