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穿大褂穿出点讲究来

人间喜剧 作者:徐德亮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鲁迅的《孔乙己》中“长衣帮”与“短衣帮”的对立;大家也一定还记得老舍《龙须沟》里的程疯子,穷得要死也不愿脱下他那件千疮百孔的破大褂——就像穿西服不会挽袖口一样,穿大褂同样不会挽袖口。

●就像我一个师姐去婆婆家,一进门就吵着帮老太太包饺子,一进厨房就先亮出了十个精雕细刻五色相间长约一寸的美甲,吓的婆婆赶紧送宝贝儿似的把她送回客厅,让她坐沙发上看电视。她还一个劲儿地说:“没事儿,妈,我能做饭,做这个美甲才花了不到一千块钱,没事儿。”

我最初学相声的时候,只有七八岁,年纪太小,而且每天都要抻筋压腿练下腰,又痛又累,苦不堪言,所以到现在想起来,都不记得有什么特别让我兴奋的事。甚至连第一次登台的情况都记不太清楚了。

不过,那次登台前的试穿大褂,到可算是一件让我兴奋的事,因为我从来没穿过这种“古装”。穿上之后,团里所有说相声的小男孩都美得舍不得脱。我还“无师自通”地把大褂的袖口挽起来,露出里边衬褂的白袖口,在屋里转来转去美不够。结果被师父看见了,过去就给我把白袖口放下来了,一边放着一边说:“可不能落这毛病。”

后来在电视里看见一些穿大褂说相声的把袖口挽上去,师父每次必说:“一看穿衣服就是外行。”

现在想起来,当年我这个挽袖口的臭美方式也不算是无师自通,应该是从电视里学来的,那会好多电影电视剧里都是这么挽的。我的另一个老师解放前是一个大宅门的少爷,最讲究穿着。每当看到清朝戏或民国戏里的人物穿大褂挽白袖口时,总是恨恨地说:“这些导演都应该枪毙!中国人连衣裳都不会穿了!”

导演当然没那么大罪过,但也确实说明,不到60年的时间,这种原本很平常的着装方式已经远离了人世间,在博物馆中都找不到了。

那么,穿大褂应该如何挽袖口呢?答案是:不挽。

而按照大褂的标准做法,袖子是一定要比手腕长一截的,在人正常站立双手下垂的时候,袖子最短也要长过手指头的根关节。这是做长衫的惯例,就像做西服一定要加垫肩,做正装男裤一定要加小便扣一样。

袖子这么长又不许挽上,这是什么道理呢?这就是穿衣服的习惯问题。大褂在过去类似于西服,是属于“正装”。在过去,社会上层人士是不穿上下分体的短衣服的,下层人民也不会穿长衣服。我们可以回想一下鲁迅的《孔乙己》中“长衣帮”与“短衣帮”的对立;大家也一定还记得老舍《龙须沟》里的程疯子,穷得要死也不愿脱下他那件千疮百孔的破大褂——就像穿西服不会挽袖口一样,穿大褂同样不会挽袖口。

我们现在看见的所有老照片,无论是王侯公卿还是市井平民,只要是穿长衫,无一不是袖长过手腕,且没有一个是挽上袖口的。

我觉得古今中外的正装或上层人物穿的衣服,都在潜意识中告诉别人:我是不干活的,我要被人伺候。要不为什么中国上层社会的衣服历来的都是宽袍大袖呢。好不容易满族人带来了一股马上民族的英武风气,衣服稍微变瘦了一点,但还是把袖子设计得那么长。老外的西服也是一样。谁要是穿着西装说是出来干活的,我绝对不信。就像我一个师姐去婆婆家,一进门就吵着帮老太太包饺子,一进厨房就先亮出了十个精雕细刻五色相间长约一寸的美甲,吓的婆婆赶紧送宝贝儿似的把她送回客厅,让她坐沙发上看电视。她还一个劲儿地说:“没事儿,妈,我能做饭,做这个美甲才花了不到一千块钱,没事儿。”

但是袖子长又不许挽上到底是不方便,长时间用手(比如打麻将)的时候怎么办呢?也有办法,那就是挽个“马蹄袖”——只挽手背的部分袖口,从正面看,露出的白袖口的部分正是一个马蹄形。

这应该是对满族传统服装中“箭袖”的模仿。

箭袖一般也称为马蹄袖,满语称“哇哈”。满族人身处寒地,又以狩猎为生,尤其在冬季骑射,马蹄袖放下来覆盖在手背上,无论是收放缰绳,还是拉弓射箭,都可以保护手背不致冻坏。 在满族入主中原以后,“放哇哈”成为清朝礼节中的一个规定动作,官员入朝谒见皇上或其他王公大臣,都得先将马蹄袖弹下,然后再两手伏地跪拜行礼。一般人见面请安的时候,也要弹下袖口。

在清中后期,箭袖已经成了只有在极正式的服装和极正式的场合才有的东西。生活中很难见到。所以一般人穿长衫挽袖口,一是模仿,二是行礼请安时可以真把袖口弹下去而不是一比划就完了。

所以您看老电影里有打麻将的场景,挽马蹄袖的,肯定是那四个打牌的资本家;袖口全挽上的,准是旁边盯着伺候牌局的下人。

因为大褂是正装,相声又是从满族的“全堂八角鼓”中化生出来的,换言之,是从有社会地位的人那里化生出来的,所以,相声艺人在比较讲究的表演时都穿大褂(不讲究的时候,比如撂地挣钱,两身老羊皮袄往那儿一站就可以说起来)。而且在挽袖口的时候,都是挽马蹄袖。

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如果逗哏的不挽袖口,则一般来说捧哏的也不挽。我觉得这也是艺人们的潜意识中逗哏占重要地位,捧哏只是“随手”的表现——凭什么人家老动手的还没挽袖口,你这不动手的先挽啊?

综上所述,穿大褂在袖口那儿挽个厚厚的白边是不对的,这怕是受电影电视剧的“坏”影响多一点。

类似的影响还有:有些清装戏里,穿大褂的人坐下的时候,都是很玩帅地把大褂的后摆往后一甩,而且甩得很用力,好像要甩出点响儿来一样,然后坐下,让臀部的裤子挨着凳子面。也许演员们觉得这么坐大褂不会出褶吧。但是正装穿出来,都是为了庄重、示敬,从来都不是为了方便。而且大家自己想一想,这个动作雅观嘛?为什么连皇上上朝当着文武百官在山呼万岁之后落座,还要先“散散味儿”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