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我这样探讨,有偷换概念之嫌,因为童话人物穿上七里靴,主要为了逃亡。相对这种目的,速度是第一要义,走马同时想观花,当然是奢侈得危险的妄念。但我当年阅读里保留的怀疑一直延续,为什么扔下梳子变成森林,为什么扔下镜子变成河流,却总是阻挡不了追随而至的魔鬼?既然我们已经穿上了窃取来的七里靴,为什么魔鬼转眼就能离我们如此之近?魔鬼光脚不穿鞋,他凭什么跑得那么快又不流血?七里靴让我隐约怀疑法器的失效,不幸的主人公仿佛是在梦里无望地逃生,精疲力竭地刚刚赶到一个安全地点,不容喘息,追杀的人又来了。
七里靴的原主人是魔鬼。如果魔鬼能一步七里,他不会视七里靴为宝物,那是一个如影随形的本领,他自身的内容,不需一个外在于他的物。如同孙悟空不会把一个能把自己送上天际的东西当宝物,因为他一个筋斗云就抵达了。如果穿上七里靴逃走时还是被光脚的魔鬼一再追上,那只能说明这是一个失效的宝物,实际功用远非传说中那么神乎其神。如果这是一个失效的宝物,那魔鬼根本不会珍藏,更别提跋山涉水地去追讨。那么为什么,我们已经穿上七里靴,却如此轻易地一再地被魔鬼紧跟呢?
我后来才领悟,童话中难以自圆其说的地方,恰恰埋藏更深的隐喻。在漫长的灵魂自我建设中,当我一次试图摆脱内心的种种邪念,朝着更美好和澄明的方向行进……每每过程却如此困难,结果却如此失败,我仿佛能感到魔鬼的体重和窃笑。猜对了,穿着七里靴跑得再快、跑到天涯也没用,因为我们身上一直背负着魔鬼,他一伸手,就轻易拍上我们的肩。
死神的舞娘
她只有一寸多高,穿紧身胸衣,裙子撑开像一朵倒置的花——等我从玩具箱里找到这个八音盒,镜面上的芭蕾小人已经停转。裙子颜色变成了僵硬混沌的石膏白,但她依然保持优美的舞姿和自尊:身体重心落在左脚的足尖,高高抬升从不歇止的右腿。
童年每当我拧动那个蝶翼形的钥匙弦,她就开始缓慢而孤独地旋转。出于好奇,我曾像修表匠那样撬开后盖,发现犬牙交错的小零件。八音盒的心脏是一只不锈钢轮毂,上面布满精密的小颗粒,当轮毂徐徐转动,凸起的小颗粒轮流挑起钢齿,钢齿被挑到不能承受的高度就猝然掉下,发出弹拨之声——这是由坠落产生的音乐。原来,控制芭蕾小人的,是那么硬质的核。现在,时间积聚的泥垢和锈迹,卡住了她。她穿着袖珍红舞鞋,永远地,在蒙尘的镜面上伫立——我看到一个世俗版的隐藏下来的耶稣,区别仅仅在于:她的手不是钉死在十字架上,是她的脚,钉死在红舞鞋里,钉死在舞台,钉死在她的信仰之上。
琴声响起,练功房的镜子里,映照少女们随节奏起伏的身体。她们默默弯折凄美无依的手臂,自愿成为美的囚徒。作为典型的青春事业,舞蹈只索取正在盛开期的女孩,一旦她们脸上光泽退去,就会遭到无情厌弃。舞鞋和其他鞋子不一样:像皮鞋、草鞋、木头鞋,离开主人的脚以后依然具有独立完整的造型;如果舞鞋不被穿上,没有一只进入的脚足作为内在支撑,它就扁塌塌的,软底软面上垂着松懈的缎带……像衰弱无力的蝙蝠。其实,舞鞋就是喝青春血的动物,它从脚,偷偷啃食到面颊。那双传说中永不停下的红舞鞋,之所以跳过小路,跳过沼泽,跳过漆黑的丛林,还是那么色泽鲜丽、艳冶夺目,好像从未溅上泥浆和污迹,因为它被随时灌溉,是一件盛血的器皿。舞鞋运送着美丽的献祭品。
鞋子本来承受的被动命运,就这样被童话中艳异的红舞鞋改写了。一双柔软的缎带鞋,不受舞者头脑操控,能够负载一个人的体重腾挪跃动,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这力量,来自邪恶。如此频繁地弹跳,以至一双鞋看起来就像是复数。即使不会跳舞的人,只要穿上这双有魔力的红鞋,也被瞬间变成高超的舞者。被奴役的命运,并非必然像劳工一样艰辛,也可能美得令人惊恐。无休无止的红舞鞋,使舞者的身体始终悬置空中。芭蕾舞的主要特点就是踮起足尖,模仿神的轻盈,使舞者仙女般在空中飘移。但是,最像神的,是鬼而不是人;最像完美的,是残酷而不是优雅。它让人跳舞,跳舞,跳舞,一直跳到死。聚敛、盛纳和运送亡灵——红舞鞋的恐怖,因为它的美得以削弱还是加强呢?是的,在死之前,舞鞋送来的礼物是美,如同响尾蛇在致命的响板打起之前,先送来了寂静。
这是死神的邀约啊。舞鞋红得如此燎烈,女孩的踝骨像被秘密烧灼的火焰亲吻。它招募一个死人。即使知道自己将成为死神的新娘,她也无法抑制尝试的激情。或许这是死神的傲慢,他的威严有权要求一个少女为她终身起舞,如同上帝要求修女们生生世世的贞洁。死神要求对称的祭献,让舞鞋上的她死于至美,正如十字架后的她们死于圣洁或孤寂。两者趣味上的区别在于:死神乐于欣赏独舞,而排场的上帝,享受阵容无比辉煌的唱诗班。月亮,寂静的发光体,影斑闪烁……那是谁的黄金雕鞍?那唯一的淡漠的蒙面观舞者,从高处俯视——黑森林中,红舞鞋上,直到,是一个骷髅在跳舞,骨殖闪动磷火;舞鞋历经生死,以不变的悦目的燃烧般的红色,诱惑下个目标从死神那里继承礼物。
对许多人来说,红舞鞋是极具魅惑的喻象。它用来象征艺术以及一切至美之物索要的高昂代价,乃至牺牲。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在创造中忘我,是不能自控的,而忘我有可能导致葬送自身的命运——我看到因为追逐光亮,蜡烛在灼烧自己的泪滴中低矮下去,最后被它的信仰消灭。
这种摧毁,使艺术家需要面对悲剧性的承担,同时又涌动殉情般的伟大激情。由此形成了一种创造上的迷信和神话:对自己的伤害,有助于换取作品升拔的想象和力量——接近于宗教情感,信徒认定:苦行和忏悔易于赢得上帝的垂青,至少是微乎其微的好感。自伤、自虐甚至以死相搏,他们踏山渡水,百舍重茧,为了寻找那双受到诅咒的舞鞋。通往巅峰的道路如此艰险,阻断了态度游移的艺术爱好者,剩下最忠诚的攀援者,脚下是一条流血的路,心中爱如死般坚强。荆棘鸟传说是这种心理基础的翻版故事,说它生来就是为了寻找一棵荆棘树,为了把喉咙抵在荆棘最长的刺上歌唱——歌喉如此动听,全世界都停下来谛听……一生只歌唱这唯一的一次,然后,荆棘鸟就会死去,带着被刺穿的心脏和滴血喉咙。为了抵达高度,为了令时钟停摆的绝唱,疼痛和死亡都是可以被忍受甚至被享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