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勿撕破我的历史
5月22日,在《多余的话》竣稿的同一天,南京国民党中央党部给驻闽绥靖公署发了一道密电:派陈建中来闽与瞿匪秋白谈话。
刚刚过了三天,又有一道密电追至:加派王杰夫偕同陈建中与瞿谈话。
这时,瞿秋白已经在狱中关了三个多月。在这期间,国民党中央专门开了几次高级干部会议,讨论如何处置瞿秋白。蔡元培多次找到蒋介石,表示瞿秋白人才难得,绝对不能杀。而国民党元老戴季陶则坚定主张:“死有余罪,不杀,何以立党国之威杀中共之气?”
数度争议之下,蒋介石几次下令缓杀,叮嘱宋希濂多次劝降,还开出了极其宽厚的条件:可以不公开声明反共或写自首书,迁往南京养病,身体好了以后听任从事翻译工作或国际问题的研究工作。
然而,几次劝降均遭拒绝。来自中统的王杰夫和陈建中是劝降瞿秋白的最后一次尝试。
王杰夫任“中共自首人员招待所”领导,而陈建中本身就是中共的叛徒,两人都善于攻心。接到劝降瞿秋白的任务后,时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陈立夫专门召集中统局,根据瞿秋白的政治地位、学识、性格、家庭状况等方面的特点,专门研究了一套劝降办法。
据王杰夫、宋希濂、吴淞涛等人后来的交代,中统小组劝降历时6天,共进行了9次,其中7次为劝,2次为审,皆无所获。瞿秋白任凭敌人在耳边鼓噪,长久一言不发,只在最后平心静气地对劝降者说:“人爱自己的历史,比鸟爱自己的翅膀更厉害,请勿撕破我的历史。”
6月15日,劝降小组败兴而归。宋希濂随即接到了蒋介石的电令:瞿匪秋白即在闽就地枪决,照相呈验。
6月17日夜晚,是瞿秋白一生最后的夜晚。当晚,他“梦行小径中,夕阳明灭,寒流呜咽,如置身仙境。翌日读唐人诗,忽见‘夕阳明灭乱山中’句,因集句得偶成一首:夕阳明灭乱山中,落叶寒泉听不同;已忍伶俜十年事,心持半偈万缘空。”
一大清早,特务连长来到囚室,向瞿秋白出示了枪决令。瞿秋白换上了新洗净的黑褂白裤,黑袜黑鞋,伏案匆匆挥毫,写下绝笔:
方欲提笔录出,而毕命之令已下,甚可念也。秋白曾有句:“眼底烟云过尽时,正我逍遥处。”此非词谶,乃狱中言志耳。
10时正,军法处长传令出发。瞿秋白昂首出门,沿途用俄语和中文高唱国际歌,阳光铺路,风停树静。
进了戒备森严、无一游客的中山公园,瞿秋白遵照特务连长的安排,背手挺胸,两腿微分叉,在亭前拍照以呈验正身。照相后,瞿秋白背北面南坐定,自斟自饮,旁若无人。据《大公报》6月18日长汀通讯记载:
至中山公园,全园为之寂静,鸟雀停止呻吟。秋白信步行至亭前,已见菲菜四碟,美酒一瓮,彼独坐桌上,自斟自饮,谈笑自若。酒半乃言曰:“人之公余小憩,为小快乐;夜间安眠,为大快乐;辞世长逝,为真快乐!”继而高唱《国际歌》,以打破沉默之空气。酒毕,徐步赴刑场,前后卫士护送,空间极为严肃。经过街衢之口,见一瞎眼乞丐,回首一顾,似有所感也。
走到长汀西门外的罗汉岭下,群山环抱,绿草萋萋。瞿秋白环视四周,远眺是苍翠峰峦,近处是山野田园,从容地对刽子手安静点头:“此地甚好。”
尔后,他盘腿而坐,含笑饮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