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英国版 前言(4)

文明 作者:(英)尼尔·弗格森


将我细细端详吧,爱人们

来年春天,我们就将生死永隔

我已寂灭,意欲归去

爱神却来将我点化

他果然法术神通

于我的清贫惨淡中,于我的茫然虚妄中

于空空渺渺之中,他炼出精魄

使我脱胎换骨,涅重生

先前的颓然黑暗,不复存在

对于希望更好地理解人类预期寿命只有如今一半长的时期的人类状况的任何人,他们都应该读读这些诗词。

使人们英年早逝的死亡,其无与伦比的威力不仅使生活险恶不安,而且使之充满悲伤。这也意味着,打造昔日文明的大多数人,在为社会作贡献时都还很年轻。伟大的荷兰、犹太混血哲学家斯宾诺莎曾提出,只存在一个实体的、具有确定因果关系的物质世界,“主”便是这个世界的自然秩序,因为我们只是模糊地感知它的存在,此外一无所知。他死于1677年,当时54岁,很有可能是白天作为镜片打磨工匠时吸入了玻璃的微粒所致。布莱士?帕斯卡是概率论和液体动力学的先驱和《思想录》(Pensées)的作者,基督教的最伟大辩护人,只活了39岁;如果之前唤醒其信仰的交通事故是致命的,那么他死得就更早了。如果能活到伟大的人文主义者伊拉兹马斯(69岁)和蒙田(59岁)的年龄,谁知道这些天才还能创造出其他什么伟大的作品呢?创作了最完美歌剧《唐璜》的莫扎特,死时年仅35岁。谱写了庄严的C大调弦乐五重奏的弗朗兹?舒伯特极有可能是死于梅毒,年仅31岁。尽管可谓多产的作曲家,但假如他们能有幸活到慢性子的约翰内斯?勃拉姆斯活到的63岁,或者魁硕的安东?布鲁克纳活到的72岁,又会怎样呢?苏格兰诗人罗伯特?彭斯写下表达平均主义的诗篇《无论何时都要保持尊严》,他死于1796年,年仅37岁。而这样一位藐视官爵世袭制度的诗人(曾写下“官位不过是金币上的图案/人才是真金/不管那一切”)竟比极力推崇这种思想的诗人短寿得多,这是多么不公平。丁尼生在他83岁高龄享受种种荣誉后才去世。帕尔格雷夫编著的《英诗金库》,如果能多收录些彭斯的作品而减少丁尼生的作品,将会更出色。假如维梅尔和毕加索两人命运互换——辛勤创作的维梅尔活到91岁,而多产的毕加索在39岁时便英年早逝,当今世界的艺廊又有什么样的不同呢?

与哲学、歌剧、诗歌或绘画同属于我们文明内容的政治,也是艺术。但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政治艺术家亚伯拉罕?林肯,在白宫只担任了一个任期的总统,便在第二任总统就职演说仅6个星期后,成为了心怀怨恨的行刺者的受害者,那时他56岁。这位出生于小木屋,起草了辉煌的葛底斯堡演说——将美国重新描述为“以自由理念为基础,旨在实现民有、民治、民享政府和致力于实现人人生而平等主张的国家”,自我成才的伟人,如果与患有脊髓灰质炎、又玩马球的伟大的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活的年岁一样高(借助医学科技的帮助,罗斯福活得够长,死于63岁之前几乎整整担任了4个任期的总统),美国重建时代又会有什么不同呢?

因为我们的生活与过去大多数人的生活是如此不同(其中相当重要的原因,不仅在于他们的预期寿命更短,更在于我们享有更好的物质舒适度),所以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想象力,才能了解过去时代的男男女女。在早于科林伍德的自传一个半世纪的《道德情操论》(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中,伟大的经济学家和社会理论家亚当?斯密详细阐释了为什么一个文明的社会并不是一场一切对抗一切的战争的原因,因为文明社会是建立在怜悯心之上的:

由于我们无法直接体验其他人的感受,所以我们不知道他们是如何受到影响的,唯有设身处地地想象我们自己可能会有的感受。虽然我们的兄弟背负巨大压力,但如果我们自己内心安逸,我们的感官将无法给我们传达他所遭遇的痛苦。他们从没有,也永远无法使我们受到超过我们亲历的情感的感染,而只有通过想象,我们才能形成关于他的实际感受的认知。即使通过这种认知方式,也只有我们设身处地去想象他们可能会有的感受时,才能帮助我们具有怜悯心。这种怜悯心仅仅是我们感官的印象,不是我们的想象力复制的他的印象。通过想象力,我们设身处地,就像感同身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