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你要说朋友不多吗?不会呀。”吴依依展示她的手机,“刚换的,能存300个名字,原来那个都不够存了。”
这300个名字里面,涵盖了同乡、亲戚、同学、同事、客户、朋友等全部圈子,记事本定时提醒今天是谁的生日,今天是谁的结婚纪念日,到了年节更简单,写一条祝福短信,按下群发,皆大欢喜,人情交际的成本和所花的心思在现代社会就被这样压至最低,友谊又怎么不会变得菲薄?
再看QQ,一打开十几个群此起彼伏地闪动显示都有人在聊天,什么同城美食FB群,特卖打折群,淘宝原单群,白云皮具城周末血拼群,香港自由行群,银行同业群,零食团购群,亦舒小说同好会三群,不织布手工群……五花八门,琳琅满目,热闹非凡。
“网络有很大的好处,人和人之间不用面对面地交流了,如果真的有什么不高兴的对话,关掉窗口就好了,再不然直接拉入黑名单,不用跟现实中遇见极品一样要费心思去敷衍。再说,网上谁知道你是什么人,大家今天有一个共同的话题就聚在一起,明天没话可聊了就散掉,干净利落,这种交往没有心理压力,所以我已经很习惯了。休息日的时候就在家里上网,有个词叫‘宅’,就是说我们这样的人的。”
既然在网上都能和不认识的陌生人聊得那么开心,甚至还牵扯到钱财方面的交易,为什么不在现实中多交几个知心的朋友呢?
“广州相对小城市来说,交际的圈子可以说大,也可以说小。说大,是因为广州那么多人呢,接触的面积当然就大了;说小,是因为大家都来去匆匆的,有的时候,刚交了一个朋友没半年,她就回东北老家结婚了,恐怕我有生之年都不会再见到她。”
回老家发展,结婚,换工作,换城市,出国,考研……在大城市漂泊的年轻人对于未来有太多种计划和变化,所以他们都称自己为“北漂”“海漂”“广漂”。在这种无根浮萍般的生活状态中,连爱情都被迫经受着重重考验,又何况是友谊。
“我并不是一个特别孤僻不爱交往的人。”吴依依说,“在银行内部也好,或者有的同城群出来聚会也好,总是玩得很开心。吃饭啊,聚餐啊,出去郊游啊,去香港啊,大家都是热热闹闹的。如果我现在决定今晚出去吃饭唱OK泡吧跳舞,下班之前我就能找齐四五个朋友。”
但是这样的交往冠以朋友的名义总是感觉不对劲,朋友并不是一起吃一起玩就叫朋友了,那有个更确切的名词叫“酒肉朋友”。
“工作上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办公室的政治斗争,生活上的烦恼,这些都很难找到人倾诉,一来父母隔得远,二来又不想让他们担心。朋友呢?”吴依依说着无奈地笑了,“倒不能怨别人薄情,如果一个人老拉着我说她的烦恼事,我也会不太高兴的,大家都那么忙,烦心事一大堆,谁能天天当别人的知心姐姐?自己的麻烦已经够多了,为什么还要被你弄得心情那么不好?将心比心,有什么事我也只能自己吞下去,不愿意去麻烦别人。”
和吴依依一起进银行的同事当中,有一个曾经是她的好朋友,两人相互扶持过了最初的新人适应期和柜台一年期,志趣相投,无话不谈,有一次吴依依半夜在家拉肚子拉到虚脱,翻遍手机求助,二话不说立刻赶来送她到医院的就是这个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