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要稳定清闲,要会做家务,将来可以多顾家,人要长得漂亮,皮肤要白,穿衣打扮要“洋气”,不能是近视眼,个子要高,女方家庭条件不能太差,必须是城镇户口,父母有退休工资和医保,学历要本科……就是这样的一堆堆条件吓退了很多介绍人,偶尔有过关的几个,徐刚交往了一阵子,不是嫌不温柔不体贴,就是挑剔外表上的小毛病。真有才貌双全完全符合他的条件的姑娘,却婉拒了他,也许在这些姑娘眼里,他的条件又够不上。
起初徐刚并不着急,他觉得男人迟几年结婚并没有什么稀罕的,男大女小是中国的传统,所以他还是日复一日进行着挑剔的相亲。
26岁的时候,他开始着急,因为条件出名的严苛,所以周围热心做媒的人少了,于是他可以选择的对象越来越少了,他又拉不下脸主动开口让人介绍。
“那几年公务员开始吃香,我们那小城市尤其在乎这个,给女方介绍男朋友,父母一般开口就问‘是公务员吗?’再下来就是搞技术的,像我这样的公司职员,反而没有了优势。”
公司职员起点工资高,但大环境是世界经济不景气,位于北方内陆的小城市更是有些萧条。那些虽然起薪才800元的公务员,因为有这样那样的福利补贴,和父母辈所最看重的旱涝保收‘铁饭碗’,立刻成了小城市父母的优秀女婿人选。
徐刚的条件再也不算优秀,只能算是中等,等他醒悟过来的时候,又顽固地不愿意降低条件。
“有一次差点就结婚了,那个姑娘我很满意,也是在北京读大学的,小我三岁,人品相貌都没话说。就是家里是农村的,条件不太好,有个姐姐在外地打工,妈妈还有风湿性心脏病。我父母不同意,谈了一年还是分了,我劝服不了父母,就算勉强结婚以后也不会安生。”现在说起来徐刚还是有点后悔,“那是我最不愿意放弃的一段感情。”
和大城市不同,他家乡的姑娘结婚都早,等到他28岁的时候,已经找不到条件合适的25岁以上的女孩了。
“同学还取笑我,说娶个年轻点的媳妇多好啊。”徐刚说起来很无奈,“他们周围都是些留在北京上海的姑娘,习惯自己打拼生活,怎么知道女的娇气起来是什么样子。”
80年代后期已经是普遍的独生子女政策,在这个小城市,出去上完大学再回家乡工作的姑娘基本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要结婚固然千挑万选,对男人的要求也是层层加码。徐刚记得有次相亲,他和女孩彼此都很有好感,但女方母亲的一句话打破了平静:“我们莹莹是不做家务的,婚后就要麻烦女婿了。”,他最初以为是女方的矜持,但是后来再次见面一问,确实女孩子在家真的十指不沾阳春水,除了自己洗洗内衣袜子之外,上学期间大件的衣服都是邮回来父母给洗的。
徐刚简直哭笑不得,这哪是娶老婆,这简直是给自己找了个祖宗。
“我现在觉得最早我的那些条件其实也不能算高了,现在小城镇条件优秀的姑娘都成了凤凰,相亲跟选驸马一样。”
最近经济萧条,他的收入也受到了影响,原来承诺的每两年加薪500到1000也一拖再拖,最后意思性地加了100,比起留在大城市的同学当然是差距很大,就算是起薪不如他的同龄公务员,收入稳固增加,已经超过了他,最近还有又要涨工资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