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北京的格子间里拼生活;走,回到家乡,面向大海,打开窗户便是春暖花开。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各有利弊。只是,高高现在还无法放弃在首都生活的“伪幸福”。她始终难以走出心中的那座围城,抑或是家乡并没有给她一个更好的发展机会。如果机会主动向她招手,她也就伸手去了。总之,她只是偶尔跟朋友半开玩笑地说,不行就回家了。可是真要落实到具体行动,她依然有一种“豁不出去”的感觉。每天,她还是照常上班,没有任何行动和迹象表示,她真的要回乡发展了。“至少我们还健康地生活着,还能在一起,对现在的我而言,这就是家的大部分定义了。”小宋看着高高,坚定地说。
3.5被相亲
相亲是最传统的婚礼礼节之一,在这个词也许就要马上消失的今天,突然又起死回生,大放光彩。为什么原来最反感相亲的我们,不由自主地重新选择了相亲?
3.5.1漫漫相亲路:从抵死反抗到生活娱乐的蜕变之旅
田佳,设计师,在相亲之路上漫步三年未果。在她看来,接受相亲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标志,这有点儿像认命的意思,你开始相信不一定哪块儿云彩会下雨。
28岁的田佳已经把相亲当做周末的休闲娱乐活动。但是在第一次相亲时,她却难过得要怀疑人生。那天她的相亲对象是个留过洋的海归,双方点头寒暄后,那个人说:“对不起,我只是应付家里的安排,其实我是有女朋友的。”田佳好奇地问:“那你家人不知道么?”男孩有些无奈:“知道啊,但是他们不喜欢她,希望用这种方法拆散我们。”她和那个男孩天南地北地聊了会儿,田佳觉得自己只不过像一场闹剧的女配角,而主演是那个男孩的家长,更可笑的是,自己的父母对此事抱有相当大的希望。
25岁生日过后,田佳的家人就像集体中邪一样开始为她介绍对象。但是她分明记得,24岁时父母还说事业为重,找对象的事可以放一放。一年而已,她的终身大事就被毫无征兆地提上全家最重要的位置。这个感觉就像25岁的生日为大家拉响了汽笛,提醒每个人注意,家里还有个单身女,如果不及时清理将必有大患。而邻居的七姑八婆也仿佛得到灵通消息,见面必问,有对象没有啊?打算什么时候结婚啊?她不明白自己脑门上是不是刻了“单身”两个字,为什么所有人都那么笃定地给她介绍各种男人。
她是一个设计师,工资和相貌都很体面。对于每次相亲,保有的态度是:重在参与。现在很多人都在集体无意识中行走,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做好了结婚的准备。但就相亲本身而言,似乎并没有什么问题,这本来就是中国最传统的结婚流程之一,而且现在已经出现网络征婚等等更有时代感的相亲方式。
回想起三年前的自己,田佳说:“一开始我当然很排斥,我从来不相信通过这个方式可以找到一个靠谱的男朋友。这种形式目的性太强,像极了在菜市场讨价还价,如果双方的条件都还合适,那就成交。但是在我看来,爱情是通过相互了解,慢慢熟悉产生好感后的产物,然后再结婚,自然而然。”
“那现在你还是这个看法吗?”我问。
“是啊,对于这件事我一直这么认为。”
“那为什么到现在你还是单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