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3.引言(13)

不顾诸神 作者:(英)爱德华·卢斯


卡拉姆是工程师和科学家,在印度被誉为“核导弹之父”,因为他多年来一直主持印度的导弹发展项目。1998年,印度首次公开试验核弹头时,他还是国防研究和发展组织的负责人。①在一些人(但不是多数)的忐忑不安中,西印度的拉贾斯坦邦沙漠地下进行的核试爆取得了成功,卡拉姆兴奋地写道:“我听到土地在我们脚下轰鸣,然后沙尘猛烈地升腾到天空。那真是一个美丽的景象。”

在印度,人们纷纷涌上街头载歌载舞,分发糖果欢庆这3次试爆的成功,而华盛顿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则深感不安。不久,巴基斯坦紧随其后,那里的人们以更盛大的场面庆祝。此后,尽管印巴双方努力使双边关系“正常化”,也试图解决双方关于喜马拉雅山脉克什米尔地区的争端问题,但印度次大陆仍然常常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危险的核闪点”-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最先使用了这种说法。直到2001年布什政府开始执政后,美国才开始修改并最终改变了对印度核地位的评价。

尽管这个地区仍存在误解或意外的风险,但对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而言,核战争的爆发依然难以想象。这并非是因为巴基斯坦,它由军人统治并且将其核武器视为真正的军事工具;而是因为印度,它仅将其核威慑力看做一种观念意义上的标志,使自己的大国地位得到认可。“噢,我们不谈论核武器,”这位七十多岁的总统梳着他标志性的拖把头,“想要点饼干吗?”总统毫无新意地谈论着那些河流,我很快就感到谈话的无聊,可这是一次非正式的谈话,他所说的一切都可以无关紧要。然而作为一名记者,我感到如果不尽快把谈话转向一些稍微敏感的话题,就是玩忽职守了。但我的努力并不成功。

我第二次见到总统是在印度每年一次的国庆游行上,当时距他较远。1930年1月26日,甘地、尼赫鲁以及国大党的其他重要人物第一次公开展示了印度的三色国旗,对英国的殖民统治发起挑衅。75年后,我看到阿卜杜尔·卡拉姆坐在总统席位上,和来访的许多高级官员一起检阅游行。在连接总统府和印度门的那条宽阔长道上,呈现出一幅壮丽宏大的景象:坦克、飞机、各种大炮以及可携带核弹头的导弹排成阵仗威严地行进,同时,坦诺伊扩音系统中传出一个柔软的声音-这种声音或许用在选美游行中更恰当-“这是阿格尼Ⅱ系列可携带核弹头导弹,射程达1 500公里。”我无法看到总统的表情,但我想他一定是快乐的。

甘地发起了非暴力不合作抵抗运动,并将之发展为这个新兴国家的标志。此后,印度的民族主义发展迅速。甘地当然不会乐意看到印度拥有核武器,也不愿看到它的导弹以古老的印度教神灵命名,比如,阿格尼就是吠陀神中的火神。但尽管如此,今天的印度依然保留了甘地、安培多迦尔和尼赫鲁时期的一些印记。

尽管本书并不想轻率地预言未来,但有一两点却是可以肯定的。许多印度人将继续为他们的核地位感到骄傲,因为这证明了他们完全有能力在没有多少外界帮助和鼓励之下完成科技的壮举。相反,巴基斯坦的大多数核技术直接来自比邻的某个国家。这种核地位也使印度成为世界大国中的一员,虽然这也许是错位的虚荣,但至少是一种威慑。与周边许多其他国家不同,印度已是一个独立完整的国家,并没有试图寻求或是侵占新的领土。正如外交家所说的,印度是一个“现状强权”。

进一步说,未来印度崛起为一个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体,会更有利于全球局势的稳定,而非增加动荡。我承认,这似乎有些预言的味道,通常情况下只有安德烈、圣母米拉及其他人才会那样说。印度依然存在诸多弱点和缺陷,本书将关注其中的重点,然而领土的扩张几乎可以从这张清单上剔除。正如上文所述,精神扩张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