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NO 3 借势(4)

理想是用来实现的 作者:陈润


马云曾在一个公开场合,特别告诫所有的创业者,“不要迷信成功学,要多看别人的失败经历。因为成功的原因有千千万万,失败的原因就一两个点,所以我的建议就是少听成功学讲座,真正的成功学是有心感受的,有一天你就是成功者,你讲任何话都是对的。”

后来,马云又在不同场合说:“阿里巴巴犯过所有公司都可能犯过的错误,吃了不少苦头。现在时髦写书,如果我以后想写的话,书名就叫《阿里巴巴的1001个错误》。”

这些话,实在是马云十年创业打拼后的肺腑之言。

马云早年的创业经历也是一波三折。1995年,教师出身的马云下海创办了中国最早的互联网企业:中国黄页。那个时候的马云每天出门推销他的网络黄页,说服人家心甘情愿付钱把企业的资料放到网上去。互联网是什么东西?没有人相信他,在那段时间里,马云过的是一种被人视为骗子的生活。

就在马云刚刚开始将他的中国黄页做得有些起色时,中国黄页在一夜之间冒出来了许多“敌人”,这当中还包括田溯宁的亚信。当时马云最大的竞争对手当属杭州电信。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争,杭州电信注册资本3亿多,马云注册资本仅两万。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相对马云这样的“土八路”,显然客户更容易相信“正规军”——杭州电信。

为了使中国黄页继续活下去,马云决定傍一个靠山,来增强自己抗击风险的能力,最后选定同杭州电信合作。1996年3月,中国黄页将资产折合成60万圆人民币,占30%的股份;杭州电信投入资金140万圆人民币,占70%的股份。

应该说马云当时有极好的机遇。第一,中国黄页毕竟是中国第一家互联网企业,占有绝对的先机;第二,中国互联网产业起步虽晚但市场巨大;第三,中国黄页一启动就找到了一种成功的盈利模式。

但后来发生的许多事情让马云始料未及。马云的战略目标是打造中国的雅虎,为此制定了一系列品牌培育策略,但杭州电信却有一套急功近利的经营策略。对此马云曾说:“做‘.COM’公司如同养孩子,你不可能让三岁小孩去挣钱吧!” 双方的裂痕愈来愈深,几个月后,合作终于走到了破裂的边缘。

1997年,马云不得不离开重组后的“中国黄页”,这是他一生中的第一次“滑铁卢”。

在离开中国黄页之后,马云带了5个年轻人,去了当时的外经贸部,在其所属的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EDI)出任信息部总经理,马云占30%的股份、外经贸部占70%的股份,但实际上马云一个月就几千圆的工资,其他什么也没有。马云还是很满足,他租了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小房间,没日没夜地干活,给外经贸部做站点,让外经贸部成为了中国第一个上网的部级单位。后来成功建设了国富通、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等网站。

日子一久,马云发现在政府的编制里做事要受到许多限制,存在着种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问题。怎么办?马云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留在北京吗?机会倒是有,新浪和雅虎都希望马云去加盟,但马云发现在北京做事人心太浮躁,很难做成一件事。思来想去,马云决定还是回杭州发展。

就在马云做出决定的那一夜,他把团队的所有人都叫来,随后郑重地宣布了他的决定。

大家的心情特别沉重,为什么自己做了那么多,为公司赚了那么多,却要舍弃这一切而去!有人哭了,毕竟这里有他们难忘的岁月,有他们首创的事业。整整14个月,400多天的日子,真的可以就此离去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