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身边的逻辑学(13)

身边的逻辑学 作者:(美)伯纳·派顿


为什么当一个例外被挖掘出来,其他许多例外几乎会在同时间浮上台面,这一点我们不得而知。但这是个相当普遍的现象,甚至在科学研究中也是一样。这可能与人类看待现实的方式有关。我们也许在深层的潜意识中具有一种偏见,使我们看见自己希望看见的事物,而对自己不愿看见的事物视而不见。一旦规则被证明有误,我们往往如重见光明般发现其他许多例外,我们的眼睛因此变得雪亮,我们对现实的知识也往前迈进了一大步。这个过程可能会痛苦,尤其是我们的自我可能受伤。这个过程说明,当我们努力得出坚实结论,区别表象与现实、真实与虚假时,我们势必将面对极为复杂的处境。

一旦假账问题浮上台面,其他许多问题也将被揭穿。一旦安然公司的一些假账问题被暴露出来,其他许多假账问题也将一一浮现,不仅是安然,也包括其他许多公司。投资者会对问题更有警觉,或是更仔细阅读现金流量表等相关数据。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不仅开始调查安然,也调查其他同性质的公司,如环球电讯与ImClone。证券交易委员会发现欺诈早就像瘟疫一样蔓延开来。国会展开特别调查,仿佛国会事前完全不知道有做假账的事,而在许多例子里,国会也确实如此。现在,美国似乎即将陷入全面爆发的假账疫情中。

这里的重点,在于一小块真理的小发现,通常会开启大真理或甚至许多真理的大发现。就美国的众多企业来说,苦涩的事实是:许多贪腐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然而谈这些有什么意义?我们为什么要花这么多时间与精力讨论概括?重点是什么?重点是一旦确立通则,就能将通则运用在特定状况,做出正确的预测,或是得到正确的现实结论。这是一种有用的指引,能帮助我们判断应采取什么行动。此外,对于从概括到特定的演绎(deduction)过程所产生的预测,人们可加以检证(verify,证明为真)或否证(falsify,证明为伪)。检证倾向于证实通则,而否证则绝对反驳通则。在科学哲学中,这个过程称为假设演绎法。不少哲学家发现,无论你找到多少肯定例,你都无法决定性地证明任何开放、普遍的命题或概括。这使得培根得出如下结论:“否定例具有更大的力量。”赫胥黎可能带着几分讽刺地补充说道:“科学的大悲剧,就是以丑陋的事实杀害美丽的假说。”因此,科学是而且也必须是不断奋战与探索的过程。

我们可以举在“导论”中提到的飞机燃料问题为例。

所有的飞机都需要燃料(通则)。我的飞机燃料不足(特定处境)。因此,我必须为飞机加油(以现实为基础的结论,源于且基于通则对特定例子的适用)。(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适用具有防止灾难的预防效果。)

演绎是从概括到特定(也就是将通则适用于眼前的特定处境上),这种过程称为演绎逻辑。演绎逻辑是归纳逻辑的反面,因为演绎逻辑是从概括到特定,而归纳逻辑是从特定到概括。

如果我仍根据我对抽烟与戴眼镜女人的错误认识进行思考,我将做出这样的结论——凡是戴眼镜的女人都不抽烟,而一些不戴眼镜的女人可能抽烟。结论源自概括:凡是戴眼镜的女人都不抽烟。

原则:演绎是从概括到特定。

原则:演绎逻辑是将通则适用于特定处境的过程。

原则:归纳是从特定到概括。

原则:归纳逻辑是从特定例子的分析得出通则的过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