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宫殿,皇上住的地方,一般来说都是记者的禁脔。不过清末民初时期,日本有一名记者乘乱跑进了沈阳故宫,拍到一批照片,倒是保留了不少这座清朝旧皇宫的遗影。这套照片,萨在日本1925年的一本旧摄影杂志中偶然看到,觉得颇有历史价值——毕竟,那时候我们没给这座建筑留下多少照片,这应该是不可多得的历史遗迹。
不过,看到下面这张标明“奉天清宁宫宝物”的照片,萨的情绪顿时转为抓狂。
注意照片后面的椅子,那是清朝特色的鹿角椅,用猎取的雄鹿角做的,这两把只是椅背上有鹿角装饰,还有整个椅子全是鹿角做的,坐这样的椅子要小心别扎着,中国人对椅子要求是尊严重于舒适,坐着可难受了,从太师椅到皇帝的宝座都是又硬又凉,所以沙发是个外来词。
不过,画面上最吸引人的还是伏在桌上的那头怪兽。
从日文说明中看到,这是一头动物标本,长255公分,旁边还有一头更大的,长262公分,推测活着的时候两兽体重都超过一千斤。也就是说,站起来比姚明还要高二十多公分,体重,至少顶五个……
宝物里怎么会有动物?
从沈阳故宫的地图上看,的确有清宁宫其地,由此可见日本记者的记录并非忽悠。据介绍,清宁宫是努尔哈赤的寝宫之一,这难道是这皇帝老儿养的宠物?问题……问题是这宠物的尺寸也太大了些吧?
再说,好像在萨印象里,东北没有这模样的大型野生动物啊。
看到该怪兽萨首先想到的是曾经见到的一幅动物画像。四足兽,头尖,体硕,趾间有利爪(小魔女说,像穿山甲)……
问题是,大家千万不要受萨误导,第一,画像上这东西产自南美,名为“大懒兽”,中国境内从无出产;第二,这东西早在史前时代就灭绝了,所以不存在美洲某个主动臣服的部落向清廷进贡两头大懒兽这样的可能。
那么,这两头清宁宫怪兽究竟是何种动物呢?
还好,清宁宫附近一座建筑的名字引起了萨的注意——“镇殿熊馆”。
嗯?镇殿熊?熊!
莫非这东西是熊?
别说,顺着这条线索查下去,还真让萨找到了一条新闻。
故宫展出清宫巨大熊皮 2010年6月12日 星期六
6月11日,两张已有百年的特大熊皮悬挂在沈阳故宫的镇殿熊馆,吸引了不少游客观看。这两只熊一雌一雄,据说,它们生前因护驾有功被皇太极封为“镇殿侯”。二熊死后,又被制成模型,陈列在金银库内,为皇上看守金银珠宝。
这两张熊皮巨大,雄的高度为2.45米,宽为2.03米;雌的高度为2.47米,宽为1.05米。尽管随着岁月变迁,熊皮黑色的毛发已慢慢脱落变成棕黄色,但从这魁梧的身材和凶煞的面孔,仍然可以看出当时“镇殿侯” 的风采。“这么大的一张熊皮,我可头一回看到。”游客们都是一边看一边惊叹,据展馆的工作人员介绍,每一只熊的重量都在千斤以上,是世界上极为罕见的东北黑熊。
这熊皮到底啥来头?流传最广的一段民间传说是,两只熊被驯养在盛京皇宫,因为力大无穷,又通灵性,皇太极用这两只熊协助侍卫守护大清门。一次,皇太极在经过大清门的时候,遭刺客袭击,这时二熊扑上前去奋力将刺客扑倒,救了皇太极一命。为了感激它们的救命之恩,皇太极封二熊为“镇殿侯”。熊死后,又将它们的遗体制成模型陈列在金银库内,要二熊继续在此守护。根据这个传说,在沈阳故宫博物院刚刚建立的时候,两张熊皮被放在大清门陈列展览,它们 “尽职尽责”,继续完成自己的使命。
(《沈阳晚报》 记者 齐晓棠 实习生 黄 晴)
看照片像(除了已经从标本变成了熊皮),尺寸也像。
这条报道基本解开了日本记者旧照片中怪兽的谜团。
不过,依然存在一些疑问——
首先,报道中称这种熊为“东北黑熊”,这是“亚洲黑熊”的别称,根据互动百科提供的资料,亚洲黑熊体长1.6米左右,体重一般不超过200公斤,怎么会长成500公斤的巨兽呢?要知道,哺乳动物与爬行动物的一个重大区别就是体内有了控制体型大小的基因,不会像恐龙一样越老个儿越大,对自己的身体一点儿没谱。
那么,会不会是其他的熊呢?
比如,棕熊。中国的棕熊虽然不算太大,但美洲的能长到680公斤,从那边游过来两头也没准。不过,棕熊是典型的圆脸庞,和这标本动车车头一样的脑袋有点儿不搭界啊。或者是变色的北极熊?
算了,我承认萨在抬杠。
推测这两头熊可能就是当地所出,那个年代没有好的制作标本的技术,看照片里样子好像就是个空心的熊皮里面楦上填充物,因为没有头骨撑着,所以脸是长的,变成了动车车头的形状。
正因为里面没有骨架,填充物腐朽了以后估计干脆就摊开成张皮子展览了。
在雍和宫有康熙皇帝打的熊的标本,体型巨大,估计是按同样比例做的。雍和宫的巨熊似乎比沈阳故宫里的家伙还大,站起来可以达到两米多。说明那个年代东北的熊里面真有大家伙。东北古代有过能吃东北虎的巨虎,保不齐,就有某种身高两米半,体重千斤的史前大熊一直生长到清代呢,对不?
您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