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呀刘宏宇,我这破记性,刚刚一下卡住了。”伊敏其实记忆力不坏,马上想起就是眼前这个男生,在毕业聚餐喝酒后没头没脑对她说过“其实我喜欢你很久了”,他成绩很好,高分考上了北京一所名校的电子工程专业。
“好久没见了,刚才看到你,我也有点不确定,可是你走路的姿势没变,拎着这么多东西,还是这么大步流星的。”刘宏宇笑得很是明朗,“能碰到你太好了。”
伊敏微笑:“是呀,好久不见。”
刘宏宇比高中时期显得眉目开朗,自信果断了很多,伸手接过她手里的袋子放到车篓里:“太重了,我帮你送回去。”
伊敏买了小包装的米、面、油再加其他生活必需品,袋子的确沉得已经将她的手勒出了红印,她欢迎这样的帮助。
很快回了宿舍区,照例又是一路客气地打招呼。刘宏宇也不征求她的意见,把自行车锁上,拎了袋子示意她带路上楼。
伊敏开门,请刘宏宇随便坐,然后接袋子放进厨房,开始烧水,总算有煤气可用。刘宏宇打量小小的客厅,居然连电视都没有,他和其他同学一样,略微知道邵伊敏的家事,不禁有点为她一个人孤零零住这里难过,可是伊敏神情坦然,马上让他觉得自己的小伤感来得多余。
他的确悄悄喜欢过这个安静秀丽的同学,也借着酒劲说过自己的年少心事,说完就没有勇气再去看她了。然后一个北上一个南下各奔前程求学,伊敏并不和任何同学留地址书信联系,假期很少回来露面。慢慢地跟他也淡了,在北京眼界开阔,但看到青涩少年时期暗暗喜欢过的女孩子仍是开心的。
“我这会儿有事,能不能留个你的电话给我,改天我来找你,这边还有老同学打算假期搞聚会,以前总没能联系上你。”
伊敏并不热衷聚会,但她也没孤僻到一口回绝的地步。刘宏宇从背包里拿个本子出来,写下自己的手机和家里的电话号码,撕下来递给伊敏,然后请她留下号码。这边没人住,电话早已经拆机,她也没买手机,只能把楼下小卖部公话号码写给他:“我没电话,如果找我,打这个号码请他们叫我吧,只要不是太早太晚都可以的。”
刘宏宇走后,伊敏给自己煮了点面条,对付了一餐。在六人宿舍住久了,她喜欢这么独处的感觉。找出小收音机,装了才买的电池,走进自己的小房间,调到音乐台,半躺到床上继续看《走出非洲》,看了差不多几十页,不知不觉就睡着了,直到被客厅传来的声音惊醒。睁开眼睛一看,天色已经黑了下来,客厅透进灯光,她起身走出去,发现爸爸正坐沙发上抽烟。
“爸,您什么时候来的?”
伊敏的父亲邵正森在本地一家化工厂任副厂长兼总工,今年四十七岁,看上去显得成熟干练:“下班就过来了,小敏,不是叫你回了上我那边去吗?这里什么也没有。”
“我买东西回来了,不麻烦您了。”
她爸爸叹气,眼前的女儿脸型像前妻,眉目却像足了自己,可是那股子冷淡劲就说不清像谁了:“至少今天去吃晚饭吧,你阿姨已经做好了。”
伊敏并不固执,乖乖穿上衣服锁门跟爸爸去了他家,接下来几天差不多换着去父母两边各吃了几次饭,同时辅导弟弟妹妹的功课,省得他们找上门来。好在接着爷爷奶奶在她叔叔邵正磊的陪伴下也回来了,小小的宿舍一下热闹起来有了家的气氛。
爷爷奶奶素来疼爱他们一手带大的伊敏,也只有在他们面前,伊敏会撒点娇。邵正磊从读大学到出国留学,再找到工作并在加拿大定居成家,和伊敏见面的时间有限,但也着实心疼这个侄女。他在加拿大做财务管理工作,妻子刚刚怀孕,不适合长途旅行,所以没回来。
爷爷奶奶告诉伊敏,温哥华空气好,环境气候宜人,他们生活得很适应,打算终老他乡了,这次回来就是把必要的手续办完。伊敏有点惆怅,想自己和此地的联系大概会彻底断了。
“反正你毕业了也不想回这里,我们和你爸爸商量了一下,准备把这个房子卖掉,钱留给你,小敏。”奶奶摸着她的头发说,“他没有意见。”
伊敏对钱呀房子的都没概念,迟疑了一下:“都给我,阿姨会不会有意见。”她指的自然是继母。
“这是老宿舍,面积也不大,本地房价又低,卖不了几个钱。他们就没对你好好尽到责任,能有什么意见。”爷爷不耐烦地说,他是比较老派的知识份子,对长子的婚变从来没谅解过,一直拒绝见他的后妻,直到现在见到长子也是不理不睬的没有好脸色。“你和你叔叔好好聊一下毕业以后的打算。
邵正磊非常亲切随和,没有长久不见面的那种生疏感,伊敏自然是如实相告,他说:“小敏,女孩子做老师是不错的,不过视野也不妨放开阔一点。现在你英语水平怎么样?”
“打算今年去过六级,应该没什么问题。”
邵正磊点头:“我刚到北京读大学时和你的想法一样,但接触的人和事多了以后,就觉得天地广阔,可以给自己多点选择的机会。你有没有想过出国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