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我以演讲的形式来推广成功法则,我去过美国的很多城市和许多地区作演讲,前后历时7年多。观众席中总有我的助手,他们记录和反馈观众的反应,这样便于我们比较准确地把握演讲之于观众的效果。我们也根据这些研究和分析对演讲内容作了相应的修改。
成功法则哲学迎来的首次大的胜利是作为基础理论被用于3 000名男女的销售培训上。这3 000人几乎没有任何销售经验。通过这次培训,他们不仅为自己赚得了不止100万美元,还总共付给我3万美元作为我6个月培训工作的报酬。
不管是个人还是团队,通过成功法则课程的学习而取得成功的例子实在太多,此处不再赘述,但可以肯定的是,从这门课程受益匪浅的人数是众多的。
成功法则哲学引起了《坎顿日报》(俄亥俄州)的前发行商唐·R·梅莱的注意,此后他便与我合作并准备从《坎顿日报》辞职,然后开始做我的经纪人。但1926年6月16日,他被暗杀了。
此前,梅莱先生已经与时任美国钢铁公司总裁的艾伯特·H·加里商量好,要在钢铁公司的员工中推广成功法则课程,加里的去世让此事搁浅了。这也说明,成功法则课程完全可以作为一项长期教育计划。加里准备好好估测这样一门课程的价值。他对这门哲学的分析以及15万美元的投资计划证明了这门课程是值得学习的。
专用名词
这一课里会出现一些专用名词,你可能会不太明白。不用担心,也不要试图在读第一遍时就弄懂它们。把整个课程学习完以后,你自然会恍然大悟了。第一课是后面内容的背景知识储备,你应该好好读一读,多读几遍。每次阅读都将会带给你新的想法和灵感。
本课中会提到,所有杰出人物取得的成就都基于一个新的心理学定律,我称之为“智囊团”法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大脑为了完成某个特定目标展开协调合作,由此形成一个主导性“大脑”,即“智囊团”。
如果你从事的是销售工作,很可能会因为在工作中遵从智囊团法则而大有收获。据研究发现,一个六七个人的团队会相当有效地运用这条法则,销售业绩也会取得令人难以置信的提升。
卖保险大概是世界上最难做的推销工作了。有一份人寿保险非常必要,但推销它就不容易了。保诚保险公司有一些员工,他们的业绩不太理想。他们结成了友好合作小组,开始一起试着运用智囊团法则。在试验过程的前三个月中,小组里每个人都签下了比上一年全年还多的保单。
在你读完本课后请记住:任何一个由聪明的推销员组成的团队,要是学会运用这条法则,最后的成果可能让最乐观、最富有想象力的人也大吃一惊。而且,假如你觉得仅靠这一课就能帮你充分理解智囊团法则甚至改变你的整个人生,也是一点都不过分的。
评注
当你读本书时,你偶尔会遇到“智囊团”这样的术语。自拿破仑·希尔提出这个术语以来,它就被赋予了其原来没有的含义。希尔的这本著作首次出版时,当时弗洛伊德和荣格仍然还在深入研究人类心理学,这个术语还没有普及。现在被广泛接受的心理学术语里,荣格所说的“集体无意识”似乎与希尔所说的“智囊团”最为接近。但是,希尔的“智囊团”超出了荣格的理论,它还包括其他概念,比如爱德华·德·波诺(Edward de Bono)的“横向思维”与“头脑风暴”,以及现代管理学中诸多热门词汇背后的概念,比如“质量圈”、“协同效应”以及“打破常规思考”。
拿破仑·希尔所说的“智囊团”也许在现代读者看来有些怪,但在演讲者每天提及的心理学术语中找不到一个更好的词能完全囊括希尔想要表达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