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振动

成功法则1:把握自我 作者:(美)拿破仑·希尔


一个灵修团队的成员收到的“讯息”或者来自以下两个源头之一,或者兼而有之:

团队中某些成员潜意识中的知识储备。

储藏丰富的宇宙知识宝库(我相信在里面可以找到任何一种思想频率)。

任何一个自然定律也好,人类理性也好,都无法让人们与已经离世的人进行交流。

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通过脑化学反应发掘别人大脑里的知识宝藏,而且我们由此可以假设任何一个人都能与以太中的任何有效振动产生接触和联系。

宇宙中的物质和能量都可以相互转化,但不会被凭空创造出来或被完全毁灭掉。所有更高级的振动形式(比如思想)都会被储存。那些不断得到增强的振动将永远持续下去,而更低频率的振动也许延续一段时间后会慢慢消失。

所谓的天才之所以出名,也许都是因为他或偶然或必然地与他人结成了联盟,这让他们加快自己思想的频率,始终能够与宇宙中那个适时更新和备份的知识库保持联系。

接下来我们要来研究号称“六大”的芝加哥团队—包括小威廉姆·里格利(与其同名的口香糖企业带给他每年1 500万美元的个人收入)、约翰·R·汤普森(他正经营着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连锁餐厅企业)、拉斯克(他拥有洛德暨汤马斯广告公司)、麦卡洛(他的帕马利快递公司是美国最大的货运快递企业),还有里奇和赫茨(他们坐拥全美最大的出租车公司,以黄色出租车闻名)—看看商业领域的成就究竟源于什么。据一家可靠的财务报告公司估计,这6个人的年收入总共在2 500万美元以上,即人均年收入都在400万美元以上。

当我们发现一个人的缺陷时就会失去对他的兴趣,

人唯一的罪,就是缺陷。

一旦你开始谈起某人的缺陷,

他在你眼里就已经彻底完了。 —爱默生

这6个人中没有一个在教育背景上有独特的优势,创业初期既没有资金也没有找到大额贷款;他们个人在经济上的成就完全归结于自己的规划和努力,而不是靠偶然或运气。

许多年前,这6个人就已经建立了友好的关系,而且定期聚会,交流各自事业中的经验和想法以相互帮助。除了赫茨和里奇是正式合伙人之外,这6个人并没有形成法律意义上的合作关系。他们的聚会严格地说只是一种在“施予–接受”基础上的合作,向彼此提出意见和建议,偶尔会签张支票或别的什么来帮助团队中某个人渡过难关。

这6个人中每个人都称得上是比百万富翁还富有的人。通常如果一个人只是赚得了几百万美元,也不一定值得关注。不过,这个团队在经济上的成功是有迹可循的,值得我们关注、研究和分析甚至效仿的。他们已经懂得怎样让各自的大脑和谐交融,并形成一个智囊团,进而指导和帮助每个成员。大多数人仍然没有领悟这个原则。

美国钢铁公司是世界上强大且有影响力的工业组织之一。这个工业巨头的诞生源自埃尔伯特·H·加里脑子里的一个想法,那时他还是一个在芝加哥附近的小镇出生长大的普通律师。加里身边围绕着一群人,他们因为加里而聚到了一起,他们形成的智囊团成为美国钢铁公司的推动力。

只要你愿意,你可以搜索任何领域、任何行业里的成功人士,他的背后总是有一个经过脑化学反应形成的智囊团。成功看上去总是属于某一个人,但细心的人会发现,在成功者周围总有那么一些能够与他通力合作的人。记住,只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才会产生脑化学反应,进而形成智囊团。

评注

互联网时代广为人知的成功故事之一就是英特尔公司。你手里这个版本的《成功法则》即将付梓时,英特尔公司正主导着全世界的电脑芯片业务,并且站在芯片探索研究的最前沿。英特尔公司最有名的人是公司首席执行官安德鲁·格鲁夫,他曾经是个靠做服务生谋生的移民。不过,格鲁夫作为一个经营者的杰出能力只是英特尔公司成功的部分原因,因为他毕竟只是智囊团的一分子。智囊团的成员还有罗伯特·诺伊斯和戈登·摩尔,英特尔公司的发展也离不开他们的技术知识与创新。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凭借自己的努力变成非常优秀的个体,当走到一起时,他们还能把自己的公司变成业务领域中的领头羊,并在瞬息万变的高科技行业中保持了长久赢利的业务水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