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当然不能简单地认为,每一个协调合作的团队中都能诞生一个智囊团。
协调,如果从其词汇本身的意义来看,人类形成的各种团队都鲜见协调。
协调是个原子核,智囊团就是围绕这个原子核发展出来的。没有协调,就不会有智囊团。这一点我们已经重复得够多了。
伍德罗·威尔逊心里总是想着要把世界各个文明民族的代表性头脑组成一个智囊团,并且让它不断改进和发展。他提出要建立国际联盟,这个构想体现了目前人们所能想到的最具前瞻性的博爱观。因为它的基本原则,就是要积聚充分的力量来建立全人类之间真正的兄弟情谊。国际联盟将会成立,而全世界不同民族的融合也会实现。
评注
希尔在这里谈到的国际联盟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了倡导世界和平与合作而提出的。尽管这个建议最早是由威尔逊总统提出的,但美国从未加入过这个组织,这也阻碍了它的有效运作。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联盟被联合国取代。美国是联合国创始成员国之一,但很遗憾的是,联合国也未能达到希尔“世界智囊团”的设想,这个智囊团需要参与者真正完美的协调与合作。
不过,这样一种最大范围的融合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那些高等名校以及囿于门户之见的机构什么时候才能让理解和智慧取代无知和迷信。我相信我们正在日益接近那一天。
评注
无法形成智囊团常常会导致糟糕而尴尬的残局。美国纽约交通运输管理局在纽约市最繁华的哥伦布环形街区拥有一块土地。那里的一个旧体育馆由于附近新会议中心落成而不得不闲置起来,纽约交通运输管理局便打算把这块土地卖给一个开发商,准备盖座新的大楼。有不少公司来参加项目竞标。但当新的建筑设计图面世时,引发了公众的强烈抗议,因为新楼过于庞大,会使整个中央公园都处于它的阴影中。
于是开发商只好花钱重新设计。新设计仍然未能缓解公众的惊恐情绪,因为开发商只是针对公众意见象征性地作了点修改。市民集体散发请愿书,威胁要起诉开发商。邻近地区的富人们也加入了反对者的行列,因为所有人都不愿意中央公园受到新大楼的威胁。纽约交通运输管理局、开发商乃至政府都试图开展这个项目,但每个环节都遭到了愤怒市民们的阻拦。
最终,项目中止了,前期投入的几亿美元也打了水漂儿,纽约交通运输管理局的土地买卖失败,大楼也盖不成了,旧体育馆仍然闲置,并从此闲置了10年。这个结果都是因为项目规划者没有与市民达成和谐共识。
历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个时代一样,向那些懂得并愿意先付出后获酬的人们提供如此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