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自2006年开始,也明显地表现出挣脱政策干预的特征。2007年5月,在一系列风险提示无果后,政府以提升2倍印花税率这样强烈的政策信号来警示市场。但股市最终却是以3天的下跌和此后长达5个月的持续上涨予以回应。而转至来年,面对一路倾泻而下的A股市场,无论是暂停新股发行、还是降低印花税率,乃至组织国家队机构入场,都没有能拦住上证指数不断下跌的脚步。上证指数最终是在11月全球经济刺激政策水落石出后,才真正结束了一轮下跌。面对一个20万亿市值的大市场,频繁进行政策干预的时代已经悄然改变。
这背后的寓意似乎是在告诉投资者,尽管从1990年开始,市场在政策呵护和上下控制中不断前行、发展,但前行和发展的结果必然是市场本身对于政策干预越来越强的“免疫力”。
尚福林主席在为《伟大的博弈》(《伟大的博弈》(增订版),2011年1月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编者注)一书作序中提及:“华尔街最终能够成长为一个成熟的金融市场,并最终成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它遵循了市场发展的基本规律。” 在经历了20年股灾与救市的博弈之后,遵循市场发展的基本规律也成了监管者的自觉要求。我们看到,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无论是从3 478点到2 319点的下跌,还是2 319点到3 186点的暴涨(涨幅达37%),市场都在按照自己的轨迹运行。我们相信,市场以后还会有股灾,但肯定不会是管理层捅出来的。政府还是会救市,这是一个政府的职责所在,但肯定是在经济金融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才会出手。
让市场自己去走,让“有形之手”通过“无形之手”发挥作用,将成为一种常态。当中国股市逐步告别政策依赖的“脐带”,融入中国和全球经济的时候;当股市不再害怕股价上涨而被打压,只是担心好公司不够多时;当遇到市场风险知道回避,而不去期盼救市时,中国证券市场才会翻开新的一页。
其实,所谓股灾,并非中国市场所独有。投资者对每一次下跌的切肤之痛,只是因为身在其中。也许,在市场的远方,我们可能会突然发现,曾经让我们如此辗转和煎熬的股灾,只是股指上升过程中的一个小锯齿。挥别政策市场,让“看不见的手”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是所有伟大市场的归宿,也是中国股市健康成长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