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其顿在最开始的国土仅是希腊半岛北部地区,往东与小亚细亚隔着海峡,往南是众多的希腊邦国。
马其顿的文明发展明显要比其同族希腊人慢好几拍,在公元前6世纪下半叶,马其顿完成了统一,实行君主制度。
在波希战争中,马其顿人的态度是,既与强大的波斯订立盟约,又背着波斯人给希腊同族暗送情报。由于波斯对外征服期间的胡萝卜加大棒政策,马其顿人这种两边讨好的态度,为自己的生存争取到了空间和时间。
公元前5世纪末,波希战争结束后,马其顿将国都从西北山区迁往位于东南沿海的培拉——这里是爱琴海的西北海湾地域,往南,可水陆并发直指希腊半岛,往东,可迅速跨过海峡进军小亚细亚。
公元前4世纪,在希腊城邦底比斯为人质的腓力二世(公元前359年—公元前336年在位)回到马其顿。此时腓力二世23岁,他在废主自立后开始推行一系列中央集权制度,进行军事改革,建立了一支直接听命于国王的常备军。马其顿方阵在这时开始扬名。
古希腊世界的早期战斗方式,主要是由战士进行单兵格斗——甚至,古希腊人不屑于偷袭、计谋这样的兵法。往往是双方约定好,然后出现在广阔的平原地带,再开始公平对战。
这种步兵战基本可算是杂乱无章,虽然盔甲护具已经过渡到青铜和铁制时代,但却让步兵的动作变得十分迟钝。尤其是,古希腊普遍存在的重装步兵采用的青铜圆盾沉重无比,必须以数道皮带绑在左臂上才能支撑得住。
不过,严格地说,方阵战术并非马其顿首创——只能说马其顿将方阵发展到了一个高峰。
最早使用步兵方阵的是闪米特人,之后希腊人和马其顿人对其进行了改进;最为常见的战法是,借助步兵方阵吸引敌方兵力,然后派重骑兵从两翼突破敌军防线。
希腊军队的步兵方阵由身穿重装的步兵组成,前后排成6列~8列,手持约6英尺长的刺矛,并用盾牌互相交叠形成一道道坚壁。如有必要,后军可分列两边,推进到前线,增强前线的宽度。希腊这种方阵的缺点是宽度大但纵深太小,一旦对方集中打击一点,冲开一个缺口后,整个方阵将大乱,陷入挨打境地。此外,重装步兵的盾甲太重,而矛又太短。
公元前418年,斯巴达人在战场上为了使重装步兵方阵能步伐更整齐地向前推进,专门建立了笛子队,如此一来,步兵们可以跟着笛子的节奏,齐步推进——在现今看来,这与阅兵式极为相似。
马其顿腓力二世对步兵方阵作了进一步改进,把矛的长度增加了两三倍,从而使方阵前后可容纳12排~16排士兵。因此,马其顿方阵异常坚固,俨然一座铜墙铁壁;即便与更加庞大且机动性更强的波斯军团对阵,他们也能展露出极大优势。在亚历山大大帝攻克波斯帝国的征程中,步兵方阵可谓居功至伟。
然而,步兵方阵有其巨大的缺陷——迟钝的反应、薄弱的侧面。如果两侧的骑兵失利,那么两侧暴露在敌人眼前的步兵方阵立时崩溃,任人宰割,毫无招架之力。后来的古罗马军团征服马其顿方阵,正是凭借高度灵活的反应和机动性。
腓力二世的马其顿方阵第一次重大胜利发生在公元前338年,马其顿南下希腊,在克罗尼亚与希腊联军摆开架势。在这场战役中,作为进攻方的马其顿军团拥有30000名步兵以及2000名骑兵作为侧翼。希腊联军兵力相当。两军相接后,马其顿方阵保持完整队形缓缓后退,希腊联军步步进逼。退到一条小河边上时,希腊联军之间出现一道缺口——而缺口是纵深太浅的希腊方阵最害怕的。腓力二世之子亚历山大的精锐骑兵冲入缺口,希腊联军顿时溃败。
此战后,已经征服了爱琴海北岸的腓力二世召开希腊城邦大会,成立了以自己为主导的科林斯同盟。同盟主要条款是:各盟邦共同组织军事力量,盟邦最高会议在科林斯召开,禁止盟邦之间互掐,按各盟邦人口比例征兵,腓力二世任盟军最高统帅,马其顿在科林斯、底比斯等城市驻军。
公元前336年,志得意满的腓力二世在女儿的婚礼上遇刺,随其征服希腊的儿子亚历山大继位,一个大时代就此拉开序幕。
腓力二世遇刺后,马其顿发生内乱,南方的希腊城邦趁机起义。但在亚历山大手上,这些事情被迅速摆平。在击败了国内所有反对派之后,亚历山大的目标很明确——东征波斯。也许这个计划在腓力二世订立科林斯同盟时便已经想好了。
亚历山大远征东方波斯的理由,是波斯人曾蹂躏过希腊圣地,又参与了对腓力二世的谋杀。据说,临出征前,亚历山大把自己所有的地产收入、奴隶和畜群全部分赠他人。
公元前334年春天,由3万名步兵、5000名骑兵和160艘战舰组成的东征军渡过赫勒斯滂海峡,踏上了波斯帝国的亚洲领土。
在格拉尼卡斯河畔,亚历山大遇到了波斯人的第一次阻击。当时的波斯帝国在大流士三世统治下,虽然疆土依然辽阔,但已然没有了往日的帝国风光。在小亚细亚,波斯部署了骑兵2万、希腊雇佣兵2万、舰船400余艘。波斯军约3万人沿格拉尼卡斯河东岸展开,以骑兵为第一线,步兵为第二线,凭岸固守,阻敌渡河。
亚历山大远征军则置步兵方阵于中央,两翼为骑兵——这是马其顿方阵威力最大的阵形。激战中,马其顿方阵的长枪在对阵没有马鞍的波斯骑兵时发挥了作用,波斯骑兵伤亡千余人。而波斯轻型步兵对马其顿由超级长枪组成的无敌方阵显得毫无办法,迅即溃败,2000余人被俘,而远征军仅亡百余人。
很快,亚历山大远征军于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333年秋,在小亚细亚大陆上打下安卡拉等地,又往南推进到了叙利亚北部,正打算朝海上民族的后裔——腓尼基进发。从地域上看,这时亚历山大远征军已经吞食下了比原有国土更大面积的版图。
面对势如破竹的东征军,波斯王大流士三世亲率大军从巴比伦赶来,出人意料地直插到推进迅速的东征军后方——伊苏斯城。著名的伊苏斯战役打响,此时马其顿军队有3万~4万人,波斯军数倍于此,有12万~13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