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说,这种产品并没有多大的技术含量,只是一种组合而已。不过,严晓群却从中发现了一些东西。多年以后,他对自己当初的“小打小闹”评价道:“小小的嫁接,科技就转化成了生产力。这件事情当时让我思考,在中国,没有政府背景的人们要怎样做生意?一不能靠批文搞贸易,二不能靠关系搞房地产,只能靠眼光、靠智慧赚钱。”
在那个机遇胜于经营的年代,严晓群的话不无道理。他看准了市场对自动化设备的渴求,以及尚未被填补的市场空白点,抓住机遇,一头扎进这个利润丰厚的领域,狠狠地捞了一瓢。成立仅仅几个月的斯威特,凭借着防伪点钞机在市场上一路高歌猛进,到1993年中科院南方新技术产业集团彻底退出斯威特的时候,斯威特的资产已经从30万元增长到了300万元。
正在严晓群雄心勃勃带着斯威特另起炉灶,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却偏偏在此时被戏弄了一次。看到斯威特的产品在市场上大受欢迎,一些有背景的国有仪器大厂很是嫉妒,它们联手向上级发出请求。1993年春,央行出台政策,认定市场上的伪钞检验设备技术标准不统一,必须对该项产品的销售予以限制。此令对豪情万丈的严晓群无异于当头一棒。更让他沮丧的是,由于防伪点钞机的技术含量不高,市场上很快便出现了大批跟风仿冒产品。仅两个月时间,斯威特的业务就严重缩水,企业利润大幅减少,技术人员、销售人员纷纷离职。就这样,严晓群和他的斯威特不得不悄然从这一领域里撤退出来,尽管他们才是真正的市场启蒙者。
满心斗志的严晓群遭此打击,全面退出防伪点钞机市场让他痛定思痛。他发现了这样的规律:将企业的命运维系在单一的产品上,风险实在太大,一旦产品被冲击,企业的发展势必会遭到致命的打击。他意识到,必须要借助敏锐的商业洞察力,用一两种产品打开市场,然后横向占领整个领域。于是,他重新开始四处游猎。一个个想法在他脑子里升腾起来,又相继迅速破灭。之后他回忆说:“那个时候的确很迷茫,市场的需求在哪里,斯威特的明天又在哪里,完全不清楚。”
夏天,严晓群回到老家溧水县。在那里,他发现一些乡村居然都在安装电话,他便问一位老乡:“怎么想起来装电话了?”被问的是一个乡干部,他告诉严晓群,中央正在搞“乡乡通电话”工程。回到南京后,他立刻对员工们说:“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做通信设备。”
在严晓群看来,随着“南方谈话”终结了“社资讨论”,中国经济肯定会迎来一波高潮。到处都在办企业,公司多了,人员也多了,对电话的要求必然也多。这给了电信行业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他又观察到,当时市场的现状是,安装一部直拨电话的费用很高,如果能够开发出“一拖多”的办公电话系统,那么这个庞大的市场一定可以让斯威特吃饱,甚至吃撑。
严晓群对下属们解释说:“我们的产品创新程度不高,它是一个组合,思路也很简单。比如邮电局想要买一个茶杯,卖茶杯的分工太细,杯子是卖杯子的人卖,杯盖是另一个卖杯盖的人卖。我们看到邮电局买来的杯子盖子配不上,就把杯子、盖子组合起来卖。”按照这样的思路,斯威特迅速开发出点对点微波通信接入设备①。安装了这个东西后,使用者就可以实现一部电话拖带多部分机。试用单位对此非常满意,认为斯威特的产品实在解决了个大问题。
严晓群发现,他的这个创意相当于挖到了一个大金矿。如他所说,这个设备其实只是个产品组合,技术含量并不高,但利润却很惊人,一套这样的设备,在当时几乎可以卖到26万~28万一台,市场销售极其火暴。严晓群计算过,当时在一个县城里,最好可以卖掉10台,而斯威特所要做的工作只是把自己的设备和电话机搭配组合起来,并享有独家定价权。多年之后,严晓群依然乐滋滋地回忆说:“当时这个东西是出奇的好卖,而且卖出去一台就相当于开回来一辆桑塔纳。”
凭借着点对点微波通信接入设备,斯威特在1994年一举赚得数千万元。在当年,像它这样靠商业直觉打开新市场,在巨大的利润空间里完成原始积累的企业并不多,屈指一算,也只有深圳华为和四川托普两家而已。前者靠开发出的程控交换技术,抓住了全国电信网络更新改造的机遇;后者则靠一款税务软件,实现软硬件的捆绑销售,在税务系统办公自动化的机会中赚得盆满钵满。这三家企业几乎用完全相同的方式崛起,在路口交汇后,又各自沿着不同的方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