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辛德勒
奥斯卡·辛德勒,德国人,生于1908年,卒于1974年。他是一个成功的战争投机商人,在二战中先是诱逼着犹太人给他投资,然后又在种族大清洗中雇佣了廉价的犹太劳动力为他的军工厂生产军需用品,为此,他凭借着极低的生产成本,发了很大一笔战争财。他又是一个被人类永远铭记的人物,为了拯救集中营里的犹太人,他竭尽所能地贿赂纳粹官员,以至花光了自己所有的财产,一共救出了1200名犹太人。
商人在我们的眼中总是唯利是图的,只要能将利润最大化,他们会使出浑身解数,甚至不惜违背道德、泯灭人性。这一点,从中国目前的食品生产现状就可看出。无论是勾兑着工业酒精的白酒,还是加着三聚氰胺的奶粉,抑或是饭店里炒菜用的地沟油,每一项都是在光鲜外表的掩饰下进行着罪恶的黑色交易。我们根本不可能想到,真相竟是如此的触目惊心。于是,马克思所描述的那个“每个毛孔都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的资本站在我们面前,此时我们才明白,这就是商人的本质。所以,身为投机商的辛德勒,无疑具有着“唯利是图”的商人本质。他好色,喜欢享受,战争初期他还是国会党的党员,一个坚定的纳粹分子。他充分利用着和纳粹军官的个人关系,将对资本的攫取达到最大化。
然而商人终究是人,不是光会赚钱的机器。在辛德勒的身上,我们就看到了这种人性的回归。孔老夫子在几千年前就有了“人之初,性本善”的论断,即使后来的学者和专家都认为这是错误和片面的,说人性应该取决于自身生活的社会环境,但是我们还是倾向于相信“善”是人性的主要方面。当代人学家张容焕在2009年4月对于人性进行了全新的诠释:人性是真理性在人身上的自由表达。当人理智地释放人性的自由时,自我的良心就给予意志上的平等,自我的欲望就回归到美善的表达,爱的情感随之产生,人就会在人格上得到某种满足,身体上的满足是快乐,心灵上的满足是欢喜,这种人格(身心)上的满足就是幸福。我想我个人更喜欢这样的一种“人性”的表达,它不是冷冰冰的社会关系,而是一种自由的情绪表达,这种情绪包括爱、善、满足和快乐。由于付出了爱和善所获得的满足与快乐是比金钱还要珍贵还要诱人的幸福。这样我们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作为商人的辛德勒最后为了拯救犹太人而宁愿倾家荡产,那是埋藏在他心灵深处的人性使然,由此所换得的满足感与幸福感,远远超过了拥有金钱的快乐。
女人在观看《辛德勒的名单》时会不止一次地落泪,而男人则把“辛德勒”这个名字牢牢地记在了心里。男人之所以会崇拜一个人,将其视作偶像,究其根本无非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他很勇敢,二是他很聪明。勇敢可以让人战胜恐惧,智慧可以让人解开难题,它们是男人在前进的道路中十分渴望得到的两件法宝。而对于辛德勒来说,他既是一个勇敢的人(在纳粹疯狂清洗犹太人时,他却在拯救他们),又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他整天绞尽脑汁,周旋于纳粹官员之间,想尽各种理由、各种借口,只为让自己的救援看上去是一种合乎常理的商人行为),并且更为重要的是,他的心中还怀有着怜悯和善意。这种情感促使着他渐渐地用平等的态度去对待所有生命,特别是犹太人。
善良一直是男人在潜意识中十分推崇的一种品质。为什么是潜意识呢?这个不难解释:天性好斗、对胜利无限渴望的男人无疑将勇气和智慧放在第一位,这样有助于他们在竞争中获得优势。而在他们的心底,对于善良却无限憧憬。虽然憧憬着,可是男人不愿意表现出来,他们认为过多的善良会弱化男人的攻击性,所以只能把它藏在心底。这就是为什么善良的女人会很容易打动男人的心,因为她们的善良唤起了男人心中那最为柔软的情感。表面冷酷、狡猾,而且唯利是图的辛德勒,内心里蕴含着极大的善良,这种善良是在一次又一次目睹了犹太人的悲惨遭遇后被逐渐激发出来的。直到最后,德国战败,准备开始逃亡的辛德勒收到了一枚刻有“凡救一命,即救全世界”的金戒指,这是那些被他救出的犹太工人特意为他打制的。看着这枚意义重大的戒指,辛德勒的善良如洪水一般汹涌而出,他泣不成声地跪在地上,懊悔着自己如果再多赚一些钱,或者如果他过去不生活得那样奢侈和挥霍,那么他就可以再多赎回几条犹太人的生命……
战争结束时,波兰只剩下不到四千名犹太人,而今天有六千多人都是辛德勒救下的犹太人的后裔。1958年,辛德勒获得耶路撒冷大屠杀纪念馆颁赠的正义勋章,并被邀请在正义大道上植树。1993年,有着犹太血统的美国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怀着感恩和崇敬,以及对那段残忍历史的强烈控诉,将辛德勒的事迹拍成了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用三个多小时的时间为我们讲述了震撼灵魂的真实的故事,也让全世界人民,而不仅仅是犹太人,记住了这个叫做辛德勒的男人。
男人们明白,勇敢和智慧或许能够帮助他们取得成功,甚至建立载入史册的丰功伟绩,然而要想永远被后人所敬仰与铭记,就必须要保持自己作为人的本性,必须要有一颗善良和仁爱的心,这才是他们在任何情况下和环境中都不该丢弃的最为宝贵的东西。
爱自己,也爱他人,这就是人性的善良,这正是人间的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