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夏季热”真的很难受
在中医上,对于儿童夏季热来说,诊断治疗时并不是以病名为依据的,而是强调从其发病机理的一般规律中寻求具体的病因病机特点,选择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才能达到治病求本的效果。
我们一提起夏季热,可能就有许多家长感觉孩子像是在发热,于是就按照感冒来医治,或者急着给孩子退热,给孩子吃不少西药,这真是苦了孩子!这么一来,延误了病情不说,还给孩子雪上加霜,因为家长将孩子的病断错了!
我曾经就遇到过不少这样的家长。有一个孩子8岁,从学校回来就莫名其妙地开始发热,家长以为感冒高热,于是就给喝感冒药,结果却越来越热才不得不来医院。
儿童之所以发热,是由于暑天不能汗出透热于外,而不能汗出的原因是津气不能达表作汗,津气不能达表的原因又是津为热伤、气为湿困,故治疗机制,必须是清热以生津、运湿以开气,使津复气达,则自能作汗透热,所谓“暑令当以汗出”则不能发热即此。因此,其疗效过程,自然是暑先平而口渴先止,湿渐化而二便转常,最后随之津气平复才能作汗而退热。如果见名(夏季热)思义(退热),急于退热,甚至外用冰敷、内服苦寒,不仅难以达到理想效果,甚至适得其反。
具体来说,内因与心脾有关,外因则与暑气的湿热两性有关,因为夏天为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三气合行其令之季,火土交蒸,因此产生湿热相合的时气偏胜之暑气,一般我们成年人的形气较为充实,能耐抗其气,可是,这儿童阴阳未充,形气都很弱,尤其是心脾偏弱者,心属火而通于夏,脾主湿而通于长夏,则很容易因“暑喜伤心”、“湿喜困脾”而为暑气湿热之性所伤。热耗其津则渴,湿困其气则泻,湿郁热蒸,气失透达则身热自现。
一般而言,治疗儿童夏季热以中药疗效更为满意,一般多用竹叶石膏汤、王氏清暑益气汤、人参白虎汤等加减治疗。此外,可服用六一散、金银花露或金银花、杭菊花煎汤代茶饮,能消暑热,解烦渴。也可自制防暑清凉饮料,如三鲜饮:鲜荷叶、鲜竹叶、鲜薄荷各30克,加水煎煮约10分钟,再放入适量蜂蜜搅匀,冷却后代茶饮,有生津止渴、清热解毒的良效。也可用金银花、栀子、山楂各15克、甘草5克,水煎,凉后当茶饮,可清热、去火、消暑、爽身。中成药可用金梅清暑冲剂,每次1/2~1/3袋,1天3次,开水冲服;或鸡苏散,每次6~9克,1天2次,布袋包煎服;久热气虚的孩子,可酌用补中益气丸。对于暑伤肺胃证,可用生脉饮口服液每服5毫升,1天3次。
足浴的效果也不错,家长可备西瓜皮1块(切细),升麻、香薷、佩兰、竹叶、柴胡、黄芩各10克,水煎取汁给孩子足浴,每天2次,每次10~30分钟,连续2~3天,可芳香化湿,解表退热。
另外,藿香、佩兰、荷叶、薏苡仁、各15克,将药材切碎,薏苡仁打碎,煎水代茶饮用。有芳香化浊,祛暑利湿的作用,适合夏日清暑,夏季热。
或者,通过按摩亦可治疗:推三关、退六腑各200次,分阴阳、推脾土各300次,清天河水200次,点揉内庭、解溪、足三里、阴陵泉,按摩气海、关元各3分钟。1天1次,7天为1疗程。
儿童夏季热的预防可从以下几点着手:居室应常开窗,通风降温,保持凉爽,饮食清淡,多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