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食是快食,即快餐的反义词,但慢城运动中的“慢”却并不意味着与“快”唱反调。单纯地追求缓慢,这并不符合慢城运动发起的初衷。慢城运动所倡导的,是保护生态,遏制人为对环境的破坏,同时还要尊重自我,放慢生活节奏。
出于对未来社会的担忧,人们自觉地加入到慢城活动中来。人们担心,如果按现在的情况发展下去,几十年过后,人类的未来想必将变得黯淡无光。慢城运动与一般意义上所说的环境保护运动还有很大的不同,它并不会为了环保事业而鲁莽地阻碍经济的发展进程。慢城运动的目的十分名确——为了人类幸福的未来,适当放慢生活速度也是一件十分必要的事情。
现在,世界慢城联盟已经成立,该组织每年在世界各地挑选符合慢城标准的城市,并为其授以慢城的称号。至今,在全世界范围内已有接近20个国家和地区中的132个城市享有慢城的美誉。这些地方大都没有人工开发的痕迹,依然保持着最原始的自然生态之美。
对韩国人民来说,要想让他们放慢生活节奏,确实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快点,再快点”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韩国人的精神信条,他们认为这是国家快速腾飞的原动力。对于这些人来说,放慢生活节奏是一种奢侈,更是一种孩子般极不负责任的做法。但是,现在,这种习惯应该改改了。
回顾过去的十到二十年之间,我们会发现韩国国内发生了许多恶性事故。比如百货大楼坍塌事件和大桥垮塌事件,以及因地铁施工现场的突然爆炸,瞬间导致地面上方的建筑被炸得面目全非等等。
许多人受伤,更为严重的是,一次次的事故,给更多的人带来的是无法愈合的心灵创伤。其实,企业和政府也是如此。现在想想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韩国政府不得不请求国际援助,韩国国内那些鼎鼎大名的大型企业,仿佛在那一夜之间就支离破碎,有的甚至走到申请破产保护的地步。这所有的一切,不都是因为一味追求经济速度而造成的吗?
我们来看看世界上第一个慢城,来自意大利某城市的风景画。在那里生活的人们,经常聚在一起聊天,脸上时时刻刻挂着灿烂的微笑。在那里上班,中间有足足两个小时供你休息。没有霓虹闪烁,夜间的小镇一片寂静。走在街道上,我们几乎看不到汽车的踪影,即便驶来一辆汽车,也绝对不会有超速的情况出现。对那里的居民来说,自行车是他们最好的代步工具,当然,如果外出的路程不算远,他们更乐意步行出门。
这里的居民,和那些整天穿梭在拥挤人流中,来往于高楼大厦之间,外出离不开汽车的都市人相比,他们的幸福指数是高是低呢?答案不言自明。所以,现在就是需要慢节奏的时代。
工作的时候也是如此。对于高喊“快点,再快点”的口号,在极短的时间内拿出极为有效的工作成果的这种企业文化,我们应该大声说“不”。但是,公司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你的老板是不会拒绝“快点,再快点”这种口号的。而“毕生的职业”就不会遇到这样的麻烦,因为急功近利往往会带来功败垂成的结局。
济州岛上有一条有名的散步小路,名为偶来路。其实,当你踏上这条路的时候,你会发现这条路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走在这条路上,观赏路边美丽的自然风光,静静地思考,就是全部的内容。这条路有两条路线,较短的路线需要花费大约3个~4个小时,而较长的路线则需要5个~7个小时的时间。这条偶来路与我们一直提倡的平生职业有很多相似之处。
为自己准备一份收入有余且自我陶醉的平生职业吧,不时地给我们的心灵放个假。
雅士特一族和减速一族的区别
雅士特人群往往指的是那些热衷于进行自我开发的年轻人,他们年轻(Young)、有工作的热情(Entrepreneurial)、有技术(Tech based),是IT界的精英人士(Internet Elite)。把这几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拼在一起,就是YETTIE,翻译成中文就是“雅士特”。
雅士特一族的平均年龄大约在20岁~30岁之间,在这部分人群看来,家人和朋友都是没有意义的存在,他们最看重的就是成绩和能力。无论是下班时间还是放假时间,他们都不会放松,而是努力工作充电,并且他们不会多花一分钟的时间用在打扮上。只有努力工作,做出好成绩,频繁充电,加强自身的实力才是他们生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