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未必成功,放弃一定失败,无论事业抑或是爱情。
做一个敢豁出去的年轻人
大部分人都是在碌碌无为中度过一生的,只有极少数的人才能享受到登上人生顶峰时的乐趣。是什么原因使那么多人在平庸中度过自己的一生?生活一再告诉我们,人之所以平凡,并不是命运和运气的结果,只是因为他们失去了追求梦想的勇气,因此生活没有激情,工作没有目标,最后一事无成。
梦想是一种强烈的需求,是深藏在人们内心深处最深切的期望。它能激发出一个人所有的潜能,人类所创造的所有奇迹,都是梦想的结果。
如果人类没有像鸟儿一样飞翔在蓝天上的强烈愿望,根本不可能发明飞机;如果人类不是怀着探索宇宙奥秘的好奇,就不会造出宇宙飞船。许多惊人的创造往往源于对梦想强烈的渴望。当一个人拥有了梦想的时候,他就拥有了追求未来的勇气。
这个世界上,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就是选择的差别,只有那些不甘平庸、敢于豁出去的人才会成功。
拥有梦想,才会拥有未来。一个人如果失去梦想,没有敢于豁出去的勇气,他的人生就犹如一口枯井,了无生趣。因此,你可以暂时没有成绩,暂时陷入困境,遭遇失败,但是,不可以在任何时候失去梦想,失去敢于豁出去的勇气。否则,你将会在滚滚红尘中迷失自己,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失去了存在的价值。那些拥有梦想、敢于用自己的青春赌明天的人,当他经历一番风霜雪雨之后,最终能够闻到成功果实的芳香。
我一位最要好的朋友杨勇爱上写作,只因初中时老师在他作文后批注了一句“你的文章会大有发展”。
因为这句评语,杨勇开始爱上语文和写作。作文书上有一条建议:要想写出好文章,必须学会观察生活。于是他便开始处处留心观察生活。
文学有一种魔力,少年的杨勇为此变得狂热、痴迷,结果是各科成绩下滑。他既享受着文字带来的快乐和充实,又承受着学习成绩差带来的压力和迷惘,临近高考的杨勇做了个痛苦的决定——放弃高考。
他的农民父亲杨玉友是当地一个包工头。他给儿子设计好两条路:要么到建筑工地帮他打小工,要么去烟台学汽车维修然后回家开个汽车修理店。
但,这两条路都不是杨勇梦想的,他渴望被文学“收容”,而不是重复父辈的生活。尽管他的父亲并不支持他,然而杨勇却一直坚持自己的梦想。他的朋友也不断地劝阻他。我想这个时候大部分的人在这时可能都会放弃了梦想——你的家长不支持你,你的朋友劝阻你,这么多人都给你施加压力,甚至你的父亲会责骂你,你的母亲会哭泣,你的朋友会背后嘲笑你,你周围的人蔑视你,没有人给你哪怕一点支持。这个时候,你是否停滞不前呢,我想很多人一定走父母设计的路而放弃了梦想,可是杨勇没有。
拿到高中毕业证后,杨勇从烟台来到北京,来到鲁迅文学院,进了平时关系比较好的一家杂志社实习,他一直认为,那是他读的第一所大学。
梦想是有力量的。借力于文学梦想,让自己原本黯淡的青春变得异常精彩和生动,从而打造出了一份别样的成长之路,这些经历成为杨勇的长篇小说《我在未来的街头等你》最重要的素材。
事实再次证明,机会是属于有心人、属于一个敢豁出去的年轻人。虽然只是高中毕业,但是因为工作认真努力、有激情,实习结束后,杂志社破格聘用了只有高中文凭的他。
在北京的前五年,是杨勇快速成长的时期,也是他文学上大获丰收的时期。从诗歌到散文,从小说到报告文学,他均有涉足,不仅已经发表了几十万字的作品,而且还两次获得冰心儿童文学奖,并成为山东省作家协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的会员。
杨勇的第一本书是《我在未来的街头等你》,第二部作品叫《中国校园文学史引论》,第三本书是《往城里去》。
杨勇离开家乡烟台至今十年,文学给了杨勇一双自由飞翔的翅膀,如今的杨勇已经成为一家大型媒体的副总编,在北京拥有自己的房子、私家车和爱情。每次和杨勇聊,他都感慨幸好自己坚持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