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 言

中国:下一个日本? 作者:王国培


在进入早稻田大学学习的第一个学期,我选了一门名为“发展中国家的开发与政治”的课程。这门由原日本国际协力银行理事教授的课程使我受益匪浅。不过谈到这门课给我带来的最大的收获,则是在一次课后与教授讨论问题的过程中,他向我推荐的一本书。

这本书翻译成中文,名字叫《经济增长的阶段:非共产党宣言》。作者是一个美国人,叫华尔特·惠特曼·罗斯托,是一位经济史学家。这本出版于1960年的著作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分为5个阶段,包括传统社会阶段、起飞准备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阶段、高额群众消费阶段(后来,罗斯托为该理论又增加了一个“追求生活质量阶段”,分为6个阶段),并总结出各个阶段的特点。书一开始便制作有一张图表,标出了世界上几个主要国家的各个发展阶段所对应的年代范围,其中包括中国。

当教授大致地告诉我这本书的内容后,我立即对它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事后教授大方地将他手中的一本出版于1960年的英文原版借给了我,使我有机会一睹为快。

我之所以对这本书如此偏爱,是因为它为我寻找中国当前的发展阶段提供了很重要的历史参照。可能与我本科所学专业是外语有关,我逐渐形成了一种习惯于将中外进行比较的思考方式。每当我思考中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时,除了横向比较世界各国的现在外,纵向比较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曾经相似的历史也总是令我着迷。我总是想知道中国的这些问题在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中是否出现过、后来又是如何解决的、将会带来怎样的影响等诸如此类的答案。当然,纵向比较中国的历史也同样有意思,这是题外话了。

总之,在我的认知过程中,比较所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

而由于主修专业为日语,日本自然而然成为我经常拿来比较的对象。并且,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日本与中国在地理位置上更接近,在历史文化等方面也存在更多的相通点,我认为日本确实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比较对象。

日本的派阀政治、收入倍增计划等在内的诸多政经制度、国家治理经验,都值得重点研究。日本20多年前的泡沫经济当然也是重点研究对象之一。

所谓日本泡沫经济时期,指的是1985年“广场协议”签署、日元开始急速升值到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股市、楼市相继开始暴跌这一个时期。这个时期发生的最有标志性意义的事情就是股市、楼市的暴涨与暴跌。最近几年,中国与那一时期的日本存在极大的相似性,比如:在国际贸易方面,两国的出口都很强劲,都有巨额的贸易顺差,特别是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与巨额的贸易顺差相关,两国货币因此都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同时,两者都拥有庞大的美元外汇储备;在内部,两国政府都执行了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具体体现为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这直接使得国内包括地价、房价在内的资产价格疯狂上涨,投资投机现象泛滥……

由于这些惊人的相似之处,近几年许多官方智囊开始重新积极研究日本的那段历史,以图为当前的中国找到借鉴和启示。而在官方智囊积极撰写内参的同时,民间公之于众的比较中日泡沫经济的书和文章也不少。我记得网络上曾经广泛流传过一张中日泡沫经济的对比图,那张图指出了两国的本币升值、房价升值等现象在发生时间点上的惊人同步性。正由于这些民间层面的广泛讨论与传播,大凡对经济有所关注的中国民众可能都对当前中国经济与当年日本经济存在相似之处这一点有所耳闻。

不过这着实是一个复杂的比较。单就日本自身的泡沫经济来讲,现在日本国内对于自己当年的那段经历仍然存在许多争议。而中国经济的泡沫现象还在进行当中,每天都有新情况产生,前景扑朔迷离。因此,我觉得,在中日泡沫经济比较这一领域,其实还是有其他许多值得挖掘和思考的地方的。这也许是我写这本书的最大原因。

在这本书中,我精心挑选了10名日本经济学家,请他们细致深入地比较了中日泡沫经济的异同。之所以说精心挑选,是因为泡沫经济涵盖的范围其实非常广,几乎涉及国家经济运营的所有领域,有些问题甚至超过了经济的边界,涉及政治。为了使整本书的观点显得立体而多面,避免观点上的重复和雷同,我努力寻找到有各自独特的背景和研究专长的10名经济学家,并确保每一话题无法回避的所有核心问题都能够找到擅长该核心问题的解说主人。比如,被誉为日本“经济改革总设计师”的前日本经济财政大臣竹中平藏在经济结构改革和不良债权处理方面经验丰富;“日元先生”榊原英资则是对利率和汇率问题拥有实践经验和深刻见解;原日本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高桥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泡沫经济旋涡中的中央银行的处境和反省;曾在日本泡沫经济时期担任日本驻联合国特命全权大使的谷口诚,则对当时的日美关系有来自现场的见闻和基于此的深刻洞见;曾担任过日本财务副大臣的众议院议员村上诚一郎,拥有政治家的独特视角;野口悠纪雄则是在日本享有盛名的、研究泡沫经济学和土地经济学的经济学家;日本IY银行(现SEVEN银行)董事会会长安斋隆,则对泡沫经济时期商业银行的内部运作了然于胸;早稻田大学教授、经济史学家小林英夫的观点拥有浓厚的历史与人文色彩;曾为美国兰德公司研究员的濑口清之常年奔波于中美日三国之间,是中美日三角对比的佼佼者;作为10名经济学家中最年轻的关山健,由于没有历史包袱,观点大胆而新鲜,极具说服力。

不过,对于当前中国经济是否会重蹈日本经济的覆辙,发生当年日本式的泡沫破灭,这本书并没有下定论。非但没有定论,10名被采访者的观点可以说是交锋激烈,许多被采访者的观点是完全对立的,甚至有被采访者在采访中直接批判其他被采访者的。在这10名经济学家中,有的十分肯定地认为中国经济无法避免日本式的泡沫破灭,有的认为这取决于中国政府接下来的举措,有的则认为中国经济几乎不会发生日本式的破灭。

所以,与迄今为止一些比较中日泡沫经济的书相比,这本书可能不能称之为一本书。在我的传统概念里,一本书,集合的是一个人的思想,论述的是一个主题,有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通过旁征博引,运用逻辑推理,循序渐进地得出结论,启发读者。相比之下,这本书可能更是一个观点集、一个思想集、一个矛盾体、一个冲突阵地。它传播的不是一个人的逻辑与思想,而是将10名智者的智慧与深思凝聚在一起集中呈现。读者朋友可以在阅读过程中边比较边思考,在思想交锋、摩擦的火花中刺激自己的脑细胞和既有的知识储备点,让其活络起来,帮助理顺自我逻辑,形成自己的系统认知,最终辅助自己作出判断,并为自己的判断负责。

这次被采访的日本经济学家们对中国都抱有最大的善意,都希望中国经济能够避免日本式的悲剧。当然,这其实也是为日本的利益着想,毕竟一旦中国经济失败将毫无疑问地打击本来就已经虚弱的日本经济。在采访时,他们都对本书给予期待,希望能够给中国最高决策层提供哪怕一点点的灵感。如果本书能够发挥这种作用,我当然也会感到万分荣幸。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