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快乐老年快乐游:红色经典游 作者:良卷文化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推荐理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一曲《松花江上》唱出了国人的深重灾难。残历碑、警世钟、浮雕《国难》……无不诉说着中华民族的屈辱血泪史。

丫丫讲攻略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望花南街46号

电话: 024-62235999

门票:免费

交通:乘212、213、229、325、328、611路汽车可达。

特产:工艺品有清宫羽毛画,小吃有不老林糖和老边饺子。

美食:李连贵熏肉大饼、玫瑰汁、鲜花酒、大清花饺子、马烧卖等。可去李连贵熏肉大饼店、马家烧卖馆品尝。

丫丫说景点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此后,东北三省全部沦陷,东北人民被奴役长达14年之久。现在,丫丫就带您一起走进“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回首那段充满苦难和屈辱的历史。

199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纪念建筑——残历碑在沈阳落成,1999年9月18日扩建成“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并正式开放。

博物馆分三层,从残历碑的正面拱形门进入一楼正厅,迎面的黑色大理石上刻着“勿忘国耻”四个大字,字上方的时钟永远指着“九一八”事变发生的时间:夜10点20分。二楼和三楼是陈列展览室。通过文物、史料及多种展示手段,反映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深受侵略、奋起抗争的历史画卷。

展厅展示了东北人民从沦为亡国奴走向抗战胜利的历史。其中,主题为“日本在东北的血腥统治”的展厅让人心情格外沉重。展馆中,平顶山惨案被害群众的累累白骨让人触目惊心;日军731部队的人体解剖和细菌实验惨绝人寰……种种证据,无不揭露出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犯下的滔天罪行。国难之耻,虽已成为历史,但须永远铭记!

丫丫推看点

残历碑 因碑体造型酷似一本残缺的台历而得名。整个建筑高18米,宽30米,厚11米,两边对称,是一座巨型石雕。右面刻有“1931年9月18日”等字,左边记录“九一八”事变发生的经过。台历上密布着千疮百孔的弹痕,隐约可见无数个骷髅,象征着千万个冤魂在呐喊。

⊙警世钟 警世钟悬挂在三角形的支架上。锈迹斑斑的钟身上铸有“勿忘国耻”四个大字,钟裙上有呐喊的人体群雕,寓意着抗争和奋斗。

⊙浮雕《国难》和 《奋起》 浮雕《国难》再现“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地区的悲惨画面;浮雕《奋起》则反映出中国人民奋起抗争的昂扬精神。这两件雕刻作品均用书法精髓来表现沉重的历史,在内容上和艺术上都展现出很高的水准。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碑 位于展览大厅前的广场上,碑体由三块倒立的梯形柱组成,直插云天。

红色记忆

王铁汉:打响抗日第一枪的人

1931年,王铁汉正在东北军陆军第7旅620团任团长。“九一八“事变后,他接到 “不许抵抗”的命令,无奈正准备撤军时,发现日军的炮火越加猛烈。眼见战士们接二连三地倒在血泊中,王铁汉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怒火,冒着违抗军令的风险,下达了开火的命令。东北军的子弹愤怒地射向敌人。可就在日军受挫之际,王铁汉却在上级再一次催促撤退的命令下,不得不忍痛撤军。

马占山:守土有责,不让寸土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将领马占山不顾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奋起抗日。在隆隆的炮声中,马占山出任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挥。面对敌军向嫩江江桥地区的进犯,他明确表示“吾奉命为一省主席,守土有责”,“一息尚存,绝不敢使尺寸土地沦于异族”。1931年11月4日,日军向江桥发起猛烈进攻,马占山令守军奋起还击,江桥战役全面爆发。马部抗击日军的消息,给全国人民以莫大的鼓舞。教育家陶行知在《敬赠马占山主席》一诗中这样写道:“神武将军天上来,浩然正气系兴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